(案)這是在FB上看到道友分享,覺得不錯,特別引用。另外這裡也有一些相關文章,提供參考。
◎ 人生最大的一件事
◎ 超度超薦
臨終前注意事項
親屬如何幫助臨終者,及如何為其助念
一、 病人神智尚清醒時,即須請善知識(或助念團專職人員)為其導示,啟發淨土信願,令生歡喜,一心念佛。
二、 若在醫院,研判病情確實已難救治,最好當機立斷,迅速辦理出院,返回家中或安靜場所,一心為其助念。若在醫院,已呈病危,應先和院方協商,請求在病房或太平間助念。若院方不同意,則必須提早出院,回家或送至安靜場所,專一助念。
三、 病人精神狀況若還穩定,應安慰病人,若有要事亦須儘早交代,而後即萬緣放下,一心念佛。
若已病危,則勿再詢問交代事項,免增其煩亂掛礙;但當開導病人,世間是幻,生死非真,萬緣放下,一心念佛,志求往生,永脫輪迴。若已呈昏迷,仍可靠近其耳邊,為其導示、念佛。
四、 親屬應陪在病人身旁助念佛號,虔心祈求佛菩薩慈力加被,接引病人往生淨土。若見病危,更應排班輪流助念,不要間斷,並盡快聯絡助念團前來助念。
五、 眷屬親友,切勿與病人作軟愛語,或臨床揮淚,以免病人產生眷戀,擾亂正念,累其墮落。應以勸勵念佛、助念佛號為要。
六、 病人病危,不可急著為病人沐浴更衣,免增其痛苦、擾亂正念。
捨報後注意事項
一、 斷氣後,應再繼續助念,持續八小時之後。若捨報前未助念,則斷氣時應盡速請助念團前來助念。
二、 捨報後,切忌送入冰庫、施打防腐劑,以免陷亡者如置身「寒冰地獄」般痛苦。
務必等十二小時後,再送入冰庫。故若在醫院斷氣,務必先與醫院溝通;若送到殯儀館,務必向葬儀社及殯儀館堅持,要先助念,暫不送入冰庫。
最好是讓亡者在家中捨報,則一切事宜盡可自己作主,八小時助念圓滿後再聯絡葬儀社、送殯儀館。
三、 斷氣時,仍不可馬上為亡者沐浴、更衣,務必待十二小時之後。
若關節僵硬,可以熱毛巾熱敷關節處,自然柔軟。
四、 若通知親友前來奔喪,應事先告知:不可哀痛,須一心為亡者助念。
若不能配合者,則先不要通知,待助念圓滿後再通知。
五、 勿燒冥紙、拜腳尾飯,以免鬼道眾生積聚,障礙往生。
六、 總之,亡者捨報八小時內,家屬須以為亡者助念為要。
其他後事處理事宜,皆待助念圓滿後再處理即可。
中陰期注意事項
中陰期注意事項
一、 若臨終捨報時未接受助念,應在三天半後至四十九天之內,為亡者導示,教其了知中陰境相皆是幻妄,任何境相現前,都無須驚懼,亦莫生貪戀,一心念佛,投入強烈佛光。
在四十九天之內,逐日為亡者開導,並帶領亡者持續念佛。
二、 不管是否已接受臨終捨報助念,進入中陰期後,最好能禮請具修證之法師,為亡者超度。
三、 亡者生前之財物,應用以供養三寶、印經、濟貧、放生等,並將一切功德迴向亡者。或家屬以亡者名義,為其廣造功德亦可。
四、 入殮及葬儀應在七日之後,恐萬一有回陽之可能。但重傷、重病亡故者除外。
轉載文
*******
病痛經常讓人在生命的最後階段失去正念,甚至因注射藥物而昏迷,這時該怎麼辦?
佛陀藉叵求那尊者的往生,提醒臨終聽法之重要,並鼓勵我們:平常用功最踏實。
臨終聽法與平常用功
文/杜正民
癌症復發後,經常體力不濟,心力也難以集中,由於肝癌患者末期陷入昏迷是常態,如果我也陷入昏迷,該如何保持正念正知?因此經常提醒自己,趁著身心還能作主時,養成修行習慣很重要,這是從《雜阿含》第1023經獲得的啟發。
《雜阿含》第1023經,依印順長老彙編的版本來看,算起來是病相應經的第一經,但名相太多,尤其是斷五上分結、五下分結與四果之間的關係,需要花一點時間去釐清、建構,因此放到最後再來論述。
不過,對我來說,這部經還有一個更重要的訊息,就是臨終聽法或臨終修法。臨命終時比平常更需要善知識的引導,一方面讓病者聽法,受到啟發,心生歡喜;一方面則是帶著他提起正念,思惟法義,或者專心一致面對死亡。
臨終聞法最重要
根據1023經描述,當時尊者叵求那(Phagguna)住在東園鹿母講堂,疾病困篤,可能活不久了。阿難知道後,便前來告知佛陀,請佛去關懷尊者。那天下午,佛陀禪坐之後,來到東園探望叵求那,並為他說法。經文中常用「示、教、照、喜」四字說明說法的經過,大意是開示、教導、鼓勵、令生歡喜。佛陀離開後不久,叵求那旋即命終,往生時,諸根喜悅,顏貌清淨,膚色鮮白。
阿難供養叵求那的舍利之後,回到佛陀身邊,很好奇地問:「世尊,叵求那尊者往生時,諸根喜悅,顏貌清淨,膚色鮮白。他會往生何趣?來世又會怎麼樣呢?」不只阿難,我們對死後的世界都很好奇,但佛陀沒有正面回應,而是直接開示說法。
佛陀針對兩大類比丘,各提出三種教示:一類是「未病時,未斷五下分結」,另一類是「未病時,斷五下分結」。
如果有比丘尚未生病時,還沒斷除五下分結,當身體病起,自覺身心不調,生分微弱,此時:
(1)若聽聞大師教授教誡、種種說法,聞法之後,斷五下分結,稱為「大師教授說法福利」。
(2)如果沒有大師前來說法,但有多聞大德、修梵行者教誡說法,聞法之後,斷五下分結,是名「教授教誡聽法福利」。
(3)即便沒有機緣遇到大師或有修行的大德,如果能夠以生平所修所學,獨靜思惟,稱量觀察,就能斷五下分結,這是「思惟觀察先所聞法所得福利」。
佛陀提出臨終聽法的三種福利——大師教授說法福利、教授教誡聽法福利、思惟觀察先所聞法所得福利。以前我常會陷入名相裡鑽牛角尖,覺得這三種說法福利的層次應該會有所不同,但無論誰來說法,只要能聞法實修,其實結果是一樣的,都能斷除五下分結。
因此病重或臨命終時,不一定要執著佛陀或大師親自來說法,其實只要有一個善知識,甚至沒有人來說法,你也可以當自己的善知識。佛陀藉此鼓勵我們平常就要養成習慣,讓自己在生命的最後階段,還能提起心力獨靜思惟、觀察。
由此可見臨終關懷最重要的是「說法」:對已修行一段時間、有固定法門的修持者,便帶著他操作方法;對尚未接觸修行的人,則要安他的心。
(摘自第408期《人生》雜誌)
❇✺卍✺❇ 演穩 恭敬合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