忌妒是人類最大的惡行(很多仁波切都這樣開示過!)
所以我們要用"隨喜功德"來對治"忌妒",而在藏傳佛教中隨喜的功德非常大...
如果我們看到他人行善(比如有人捐一千萬),我們當下發出讚嘆的心念,
即使我們經濟狀況不佳,只能捐一百元,
而當我們"讚嘆"及"隨喜"的心念發出後,在無形中我們可以累積自己的福德..
如同捐錢一千萬元的功德主....
話說往昔世尊傳法作祈福法會,有一國王供養無數妙饈珍寶,
而一老婦意貧窮,無以供養
僅億念感激國王的捐獻,而"隨喜讚嘆"國王的善行,
所以一連幾天釋尊回向皆迴向給老婦,而非國王,
阿難問其原因,世尊僅說"隨喜"的功德最大,
國王雖親力捐款護持,因內心執著於"功德",反若不及老婦"隨喜",
由此所知我們應盡力行善,若經濟能力不許可,
應當盡力讚嘆他人善行....而不是"心生忌妒"或是"詆毀"
當然這個說的容易,但是真的要做到很困難
比方說我們看到網路上有許多"賣家"打著"捐款"的名義,
基本上在我們未證實"善行真假"前,
我們儘可能不要詆毀,或說他是騙人的
因為這樣的行為會使我們的累積的福德被削減...
之後要判定真假,還真的需要"真實的智慧"
而如何培養真實的智慧就是另一話題!!
比方說,我以前捐款給寺廟,我都是"直接"親手拿給仁波切,
或是"親手"拿給"真正需要"的人
而不是拿給"會長"或是"中間人"
我之前還聽過一位發善心的朋友,他大概捐了一百萬給敏珠林(紅教寺廟)
他是拿給一位"信任的朋友",而不是親手拿給仁波切
當然最後那位"信任的朋友"跑了,錢也沒了...
所以我這邊僅舉一例說明(以上的例子)
希望大家善行的同時,也要有"智慧"
同時調整自己的心念,隨喜善行,如此才好!
所以我們要用"隨喜功德"來對治"忌妒",而在藏傳佛教中隨喜的功德非常大...
如果我們看到他人行善(比如有人捐一千萬),我們當下發出讚嘆的心念,
即使我們經濟狀況不佳,只能捐一百元,
而當我們"讚嘆"及"隨喜"的心念發出後,在無形中我們可以累積自己的福德..
如同捐錢一千萬元的功德主....
話說往昔世尊傳法作祈福法會,有一國王供養無數妙饈珍寶,
而一老婦意貧窮,無以供養
僅億念感激國王的捐獻,而"隨喜讚嘆"國王的善行,
所以一連幾天釋尊回向皆迴向給老婦,而非國王,
阿難問其原因,世尊僅說"隨喜"的功德最大,
國王雖親力捐款護持,因內心執著於"功德",反若不及老婦"隨喜",
由此所知我們應盡力行善,若經濟能力不許可,
應當盡力讚嘆他人善行....而不是"心生忌妒"或是"詆毀"
當然這個說的容易,但是真的要做到很困難
比方說我們看到網路上有許多"賣家"打著"捐款"的名義,
基本上在我們未證實"善行真假"前,
我們儘可能不要詆毀,或說他是騙人的
因為這樣的行為會使我們的累積的福德被削減...
之後要判定真假,還真的需要"真實的智慧"
而如何培養真實的智慧就是另一話題!!
比方說,我以前捐款給寺廟,我都是"直接"親手拿給仁波切,
或是"親手"拿給"真正需要"的人
而不是拿給"會長"或是"中間人"
我之前還聽過一位發善心的朋友,他大概捐了一百萬給敏珠林(紅教寺廟)
他是拿給一位"信任的朋友",而不是親手拿給仁波切
當然最後那位"信任的朋友"跑了,錢也沒了...
所以我這邊僅舉一例說明(以上的例子)
希望大家善行的同時,也要有"智慧"
同時調整自己的心念,隨喜善行,如此才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