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09年4月26日 星期日

聖嚴法師-自在語

欣賞別人的成就是感動,也叫做見賢思齊。

我們不會欣賞他人的成就,自己就不會感動,就變成妒忌人家。看到人家得到了榮譽,得到了光榮或者是成就,還會酸溜溜地說:沒什麼了不起。這種人是最沒有出息的。如果經常能夠欣賞人家的成就,讚嘆人家的成就,看到人家的光榮,看到人家的好事,覺得好感動,心想這個人真是了不起,能夠這般努力,完成了這樣好的成果,那真是好啊!這個叫見賢思齊。我們讚嘆人的時候,自己也希望能夠向他學習,還有我們讚嘆人、欣賞人的時候,也影響其他的人來欣賞值得我們感動的事、或者感動的人。這對於生活環境來講,對自己,對當事人,以及對週遭的人都是正面的。

多聞與所知障

人多半眼高手低,能說不能做。聰明人和知識分子尤其是這樣。這些人讀書讀得多,有機會認識很多人的思想見解,加上天生聰明,能舉一反三,可以說得比別人更好。但是,檢查他們的行為,往往說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他們雖然很肯定宗教對社會人心的教化意義,但是他們自己並不信教。他們覺得宗教是一種社會現象,也只是一種心理現象。
但是對社會各階層的大部分人來說,宗教可以撫慰人心、安定社會,所以是很好的教化工具。而他們認為自己有一套足以安身立命的道德標準,不需要宗教的引導與支持。這種現象可說就是「所知障」或「知見障」。

「所知障」是被自己原來的知識學問蒙蔽,產生先入為主的觀念,然後,以這個觀念的框架來批評、否定宗教,妨礙了宗教信仰的道德實踐和內心的體驗。他們自認為是站在純客觀立場,其實,局內人可能不客觀,而局外人不明就裡的評論,也未必就能客觀。怕就怕所知不多而自以為無所不知。不但對他自己形成了障礙,也可能誤導他人而成為信仰宗教的障礙。


一般來說,學文科的中國知識分子,比較傾向於無宗教的立場,似乎接受人文主義思想的人,就容易認為宗教信仰與現實人生並不契合,尤其對於佛教會有若干偏見。比較起來,學理工科學的除了堅持唯物史觀的人,反而容易接受宗教;所以,也不可說學問好的人就有所知障,就像許多博覽群書的人,依舊會選擇一種宗教來做終身的依歸。近年來,像這樣的風氣,不論在國內或國外,知識分子信佛學佛,已經越來越多了。
《楞嚴經》裡面有一段阿難尊者的自述之詞:「雖有多聞,若不修行,與不聞等;如人說食,終不能飽。」阿難是眾多弟子當中學問最好的一位,但是他發覺自己對佛法只停留在「瞭解」的層面,還不能從實際的生活中,真正體驗到佛法的妙用。佛陀時常讚美阿難是多聞第一,所以,多聞也是值得嘉獎的。

但是,多聞還要實踐,要經驗所知的內容,可是一般的人只停留在「知」與「解」的層次,就像考古學者考察古代文物,但不會成為古人。所以,要享受佛法的好處,還是得確確實實照著佛的遺教,去做實修實證的工夫。做一分,就有一分體驗;不然,在修行的成就上,佛學博士還未必比得上目不識丁的人呢!



●本單元文章同時刊登於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聖嚴法師 > 法師開示 > 生活心法


-----本文摘錄自《人行道》一書-----
***************************************************
處事四態度 聖嚴法師/著

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遇到事情的時候,特別是比較嚴重問題的時候,我通常用四個態度或者四個層次來處理。第一個就是面對它;第二個接受它;第三個處理它;第四個放下它。這個很好用。任何問題發生的時候,特別是嚴重的問題、困擾的問題,逃避是沒有用的,所以面對它是最好的。然後你面對它的時候,你要接受它。你不接受它,這個問題還是在那裡。接受它以後,如果你用方法來處理,能夠處理的當然是非常好。但如果是不能處理的,你面對它的時候,這就是處理了。你接受它的時候也就等於是處理。然後可能你覺得非常懊惱,心裏面忿忿不平,老是心裡邊掛著那件事,很痛苦。這時候你走不下去了,但另外一條路來了, 那就應該放下。所以任何事情發生以後,你處理了就把它給放下。

***************************************

心靈環保就是慈悲心
我講的心靈環保是從自己做起。心靈環保並不是期待你要做,他要做,所有的人都要做。而是說我自己要做,自己如果沒有想要做,只是希望人家做﹐這一定是落空的。我常常反省自己是否能夠提供更多的東西給人,而不是從別人那裡取得什麼東西。心靈環保就是慈悲心,這是非常重要的。所謂慈悲心,就是如何讓人家得到福利、得到平安、得到歡喜,這就是心靈環保。心靈環保是由我們自己做起,那麼環境會因為我們自己的心是清淨的、平安的、快樂的、歡喜的,而受到我們的影嚮,也變成了清淨、安定、平安。

***************************************
欲望取捨 聖嚴法師/著

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
我們講人的問題,就是想要的太多,需要的並不是很多。如果想要的太多就會造成貪得無饜,而自己就變成了物質的奴隸,掉進痛苦的深淵裡去。我舉一個例子:曾經有一個太太帶了很多錢去逛百貨公司,她看到這個也想要,看到那個也想要,衣服、化粧品她樣樣都要。她想一想之後,因為曾經聽到師父講過,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結果她一樣東西也沒有買,拿著錢就回家了。後來她把錢拿來做功德、做好事。她現在更高興,因為第一她心裡沒有了負擔,第二她做了好事,也覺得高興。
***************************************

何謂四要 聖嚴法師/著

想要是一種痛苦的事、

需要是一種快樂的事。
想要和需要僅僅是一線之隔,有時候想要的,往往不是真的需要。的確,我想要很多東西,可是再仔細考慮一下,就不見得非要不可了。想要的東西得到了是很快樂,而要不到卻很痛苦。比如說:我需要一頂帽子,也買了一頂帽子,這不是累贅。但是如果我看了人家的帽子都想要,一頂一頂的買,那麼我就要想辦法來保存這些帽子、照顧這些帽子,這就是累贅了。所以想要是一種痛苦的事,需要是一種快樂的事。需要並不是罪惡,想要可能也不是罪惡。如果說我想要,要到了以後,我同時也把它分享給需要的人,這是他人的需要,不是我的需要。我當然可以想要,但必須在該要、能要的前提之下。什麼是該要?也就是理所當然的,應該得到的、份內的。比如說:你的薪水。是不是能要?有很多人不考慮自己的能力、自己的職位,還有整個大環境的因緣。不許可我要我還在要,這是一樁非常痛苦的事。

***************************************

聖嚴法師108自在語

◎提昇人品

1.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

2.知恩報恩為先,利人便是利己。

3.盡心盡力第一,不爭你我多少。

4.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

5.忙人時間最多,勤勞健康最好。

6.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樂。

7.心量要大,自我要小。

8.要能放下,才能提起。提放自如,是自在人。

9.識人識己識進退,時時身心平安;知福惜福多培福,處處廣結善緣。

10.提得起放得下,年年吉祥如意;用智慧種福田,日日都是好日。

11.身心常放鬆,逢人面帶笑;放鬆能使我們身心健康,帶笑容易增進彼此友誼。

12.話到口邊想一想,講話之前慢半拍。不是不說,而是要惜言慎語。

13.在生活中,不妨養成:「能有,很好;沒有,也沒關係」的想法,便能轉苦為樂,便會比較自在了。

14.四安:安心、安身、安家、安業。

15.四要:需要、想要、能要、該要。

16.四感:感恩、感謝、感化、感動。

17.四它: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18.四福:知福、惜福、培福、種福。

19.能要、該要的才要;不能要,不該要的絕對不要。

20.感恩能使我們成長,報恩能助我們成就。

21.感謝給我們機會,順境、逆境,皆是恩人。

22.遇到好事,要隨喜、讚歎、鼓勵,並且虛心學習。

23.少批評、多讚美,是避免造口業的好方法。

24.平常心就是最自在、最愉快的心。

25.踏實地走一步路,勝過說一百句空洞的漂亮語。

26.知道自己的缺點愈多,成長的速度愈快,對自己的信心也就愈堅定。

27.多聽多看少說話,快手快腳慢用錢。

28.唯有體驗了艱苦的境遇,才會有精進奮發的心。

29.踏踏實實做人,心胸要廣大;穩穩當當做事,著眼宜深遠。

◎享受工作

30.忙而不亂,累而不疲。

31.忙得快樂,累得歡喜。

32.「忙」沒關係,不「煩」就好。

33.工作要趕不要急,身心要鬆不要緊。

34.應該忙中有序的趕工作,不要緊張兮兮的搶時間。

35.不要以富貴貧賤論成敗得失,只要能盡心盡力來自利利人。

36.任勞者必堪任怨,任事者必遭批評。怨言之下有慈忍,批評之中藏金玉。

37.隨遇而安,隨緣奉獻。

38.成功的三部曲是:隨順因緣、把握因緣、創造因緣。

39.見有機緣宜把握,沒有機緣要營造,機緣未熟不強求。

40.人生的起起落落,都是成長的經驗。

41.用智慧處理事,以慈悲關懷人。

42.以智慧時時修正偏差,以慈悲處處給人方便。

43.慈悲心愈重,智慧愈高,煩惱也就愈少。

44.面對許多的情況,只管用智慧處理事,以慈悲對待人,而不擔心自己的利害得失,就不會有煩惱了。

45.心隨境轉是凡夫;境隨心轉是聖賢。

46.大鴨游出大路,小鴨游出小路,不游就沒有路。

47.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轉。

48.「精進」不等於拼命,而是努力不懈。

49.船過水無痕,鳥飛不留影,成敗得失都不會引起心情的波動,那就是自在解脫的大智慧。

50.給人方便等於給自己方便。

51.甘願吃明虧,是仁者;受辱吃暗虧,是愚蠢。

52.壓力通常來自對身外事物過於在意,同時也過於在意他人的評斷。

53.用感恩的心、用報恩的心,來做服務的工作,便不會感到倦怠與疲累。

54.隨時隨地心存感激,以財力、體力、智慧、心力、來做一切的奉獻。

◎平安人生

55.生命的意義是為了服務,生活的價值是為了奉獻。

56.人生的目標,是來受報、還願、發願的。

57.人的價值,不在壽命的長短,而在貢獻的大小。

58.過去已成虛幻,未來尚是夢想,把握現在最重要。

59.不用牽掛過去,不必擔心未來,踏實於現在,就與過去和未來同在。

60.智慧,不是知識、不是經驗、不是思辯,而是超越自我中心的態度。

61.積極人生,謙虛滿分;自我愈大,不安愈多。

62.上等人安心於道,中等人安心於事,下等人安心於名利物欲。

63.你是有那些身分的人,就應該做那些身分的事。

64.在安定和諧中、把握精彩的今天,走出新鮮的明天。

65.擔心,是多餘的折磨;用心,是安全的動力。

66.財富如流水,布施如挖井。井愈深,水愈多;布施的愈多,財富則愈大。

67.面對生活,要有「最好的準備,最壞的打算」。

68.只要還有一口呼吸在,就有無限的希望,就是最大的財富。

69.救苦救難的是菩薩,受苦受難的是大菩薩。

70.超越生老病苦三原則:活得快樂、病得健康、老得有希望。

71.超越死亡三原則:不要尋死、不要怕死、不要等死。

72.死亡不是喜事,也不是喪事,而是一件莊嚴的佛事。

73.每一個孩子,都是幫助父母成長的小菩薩。

74.對青少年,要關心不要擔心,要誘導不要控制,用商量不用權威。

75.愛你的孩子,與其擔心,不如祝福吧。

76.夫妻是倫理的關係,不是「論理」的關係。

77.現在所得的,是過去所造的,未來所得的,是現在所做的。

78.眼光,是你的智慧;運氣,是你的福德。

79.喜愛的就想佔有,討厭的就會排斥,患得患失,煩惱就來了。

80.經常少欲知足的人,才是無虞匱乏的富人。

81.心不平安是真正的苦,身體的病痛不一定是苦。

82.明知心不平安是苦事,就趕快以持念「南無觀世音菩薩」來安心吧。

83.現在擁有的,就是最好的。擁有再多也無法滿足,就等於是窮人。

84.不要用壓抑來控制情緒,最好用觀想、用佛號、用祈禱,來化解情緒。

◎幸福人間

85.好話大家說,好事大家做,好運大家轉。

86.大家說好話,大家做好事,大家轉好運。

87.每人每天多說一句好語,多做一件好事,所有小小的好,就會成為一個大大的好。

88.急須要做,正要人做的事,我來吧。

89.我和人和,心和口和,歡歡喜喜有幸福。

90.內和外和,因和緣和,平平安安真自在。

91.自求心安就有平安,關懷他人就有幸福。

92.人品等於財富,奉獻等於積蓄。

93.奉獻即是修行,安心即是成就。

94.擁有的多,不一定讓人滿足;擁有的少,不一定讓人貧乏。

95.能不亂丟垃圾,隨時清撿垃圾,都是做的功德。

96.好人不寂寞,善人最快樂,時時處處助人利己,時時處處你最幸福。

97.若希望人際關係相處得好,就要把心量放大,多接納人,多包容人。

98.只要自己的心態改變,環境也會跟著改變,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與壞。

99.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需要溝通,溝通不成則妥協,妥協不成時,你就原諒和容忍他吧。

100.大的要包容小的,小的要諒解大的。

101.以全心全力關懷家庭,用整體生命投入事業。

102.戒貪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布施、多奉獻、多與人分享。

103.包容別人時,雙方的問題就解決了。

104.學佛的人,有兩大任務:莊嚴國土,成熟眾生。

105.要做無底的垃圾桶,要學無塵的反射鏡。

106.煩惱消歸自心就有智慧,利益分享他人便是慈悲。

107.用慚愧心看自己,用感恩心看世界。

108.淨化人心,少欲知足,淨化社會,關懷他人。

*********************************************************
快樂人生100帖 by 聖嚴法師
*********************************************************

快樂並不在於有與非有
而是在於珍惜與知足
人生時時刻刻都是新的體驗
懂得體會當下的感受
原來,快樂就是那麼簡單

------------------------------------------------------------
日日是好日,
人人是好人,
事事是好事。
《忙得快樂累得歡喜》
------------------------------------------------------------
所謂「逆向思考」
並不等於逆來順受或隨波逐流
而是清清楚楚地知道問題的癥結所在
勇於面對,歡喜接受,盡心盡力處理
然後,放下一切的結果
不管過程圓滿與否
心無罣礙,隨意自在
《法鼓晨音》
------------------------------------------------------------
沒有什麼不公平、不合理的
只要自己心平氣和
生活便能快樂一些
《如何化解仇恨》
------------------------------------------------------------
真正的快樂
在於珍惜我們每一個念頭與行為
《人間世》
------------------------------------------------------------
從苦難中走出來的人
即使正在受苦,也不會覺得那麼痛苦
因為對他來說,已沒有苦難這回事
能不以苦難為苦難,這就是真正的滅苦
因此,消極的出世
並不能帶來真實的快樂
只有積極的知苦、體會苦,從苦難中成長
才可以真正的離苦得樂
《快樂自己決定》
------------------------------------------------------------
沒有閒事掛在心頭
就是過著人間賞心樂事的時光
《聖嚴說禪》
------------------------------------------------------------
好人不寂寞
善人最快樂
時時處處助人利己
時時處處你最幸福
《四眾佛子共勉語》
------------------------------------------------------------
擁有健全的人品、健康的身體、愉快的心境
才是人生的資本
《禪門》
------------------------------------------------------------
盡心盡力的做
但是成事在因緣
經過努力以後
不管是得是失,不論好壞成敗
心中都已經不再計較,也沒有任何負擔
這才叫做「放下」
《大法鼓》
------------------------------------------------------------
要以平等的慈悲心關懷他人
要以無我的無慧心出離煩惱
如果能夠學習著運用這些觀念和方法
就會享受到心無罣礙,解脫自在
忙也自在、閒也自在
好也自在、壞也自在
富也自在、貧也自在
《空花水月》
------------------------------------------------------------
不要貪求好現象
也不要討厭壞境界
只有不忮不求,才能無欠無餘
才能體會到真正的快樂
《快樂自己決定》
------------------------------------------------------------
平常心就是最自在、最愉快的心
《法鼓鐘聲》
------------------------------------------------------------
遇到煩惱
要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不自找煩惱,就是智慧
有煩惱的時候
不要把它當成困擾,就沒有煩惱
《福慧自在》
------------------------------------------------------------
看到了只是看到
聽到了只是聽到
而不產生好惡
因為心裡有了好惡的分別
就會有執著
喜愛的就想佔有
討厭的就會排斥
患得患失,煩惱就來了
《人行道》
------------------------------------------------------------
事情發生了
能夠處理的就處理
不能處理的就接受
然後暫且放下來
待因緣際會時再處理
這就是智慧
《是非要溫柔》
------------------------------------------------------------
佛法教導我們
時時觀察自己微細的念頭
不要被自己蒙蔽
不論外在的境界如何變化
情緒都不會受到牽動
那麼,就可以斷除煩惱了
《人行道》
------------------------------------------------------------
煩惱是自己的
如果感覺到這個環境有煩惱、有問題
應該先檢討自己
不要責怪他人,埋怨環境
《佛法妙錦囊》
------------------------------------------------------------
當自己發現起煩惱時
要感謝使你產生煩惱的人、事、物
因為,他們是在幫助你修行
《禪與悟》
------------------------------------------------------------
來自外在的幫助
只能暫時解決自己的問題
而不能穿透問題的根源真正解決問題
基本的方法
其實也是唯一有效的方法
就是仰賴自己
透過修行來解決自己的問題
《禪的智慧》
------------------------------------------------------------
錯把無常當做永恆
不希望接受無常的事實
煩惱就會出現
《老得有智慧》
------------------------------------------------------------
煩惱來時,不要害怕,不要討厭
讓它煩去,自己不煩
久而久之,煩惱會愈來愈少
《聖嚴法師法鼓集》
------------------------------------------------------------
智慧生於煩惱而用於煩惱
《禪與悟》
------------------------------------------------------------
不要跟他人比高比低
只要無愧於心地盡心盡力
《禪門》
------------------------------------------------------------
如何把心放鬆
簡單地說
好事不強求
壞事不拒絕
《禪的體驗‧禪的開示》
------------------------------------------------------------
生活的壓力
是由自我與環境的對立所造成
家庭生計的壓力
是由經濟收支不能平衡所造成
工作的壓力
是因個人稟賦及缺乏安全感所造成
如果能不受外在正面或負面現象的影響
心理壓力自然消失
若能加上樂天知命的修養
不論遇到順境和逆境,都能淡化與美化
《禪門》
------------------------------------------------------------
把工作當成是一種奉獻的機會
是一種藝術的把玩
是一種生命的欣賞
就能在輕鬆的身心狀態下把工作做好
《人間世》
------------------------------------------------------------
以自己的人力、物力、條件和情況
調整自己的腳步
心理上沒有壓力
只是努力
《放下壓力吧》
------------------------------------------------------------
享受工作,享受生活
感覺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
那就不會緊張
也就沒有壓力了
《忙得快樂累得歡喜》
------------------------------------------------------------
有些人不僅擔心已經發生過的問題
對於還沒有發生的事也莫名地擔憂著:
結果這也擔心、那也擔心
讓自己陷入永無止境的憂慮中
這些都是杞人憂天的錯誤想法
世間本是無常、多變的
凡事只要因應得當
問題便能迎刃而解
《人間世》
------------------------------------------------------------
沒有負擔是最舒服的事
人只要有期待,就有負擔
只要想排斥,也是負擔
所以面對生活應該要不期待也不排斥
隨時練習放下、放鬆
《智慧一○○》
------------------------------------------------------------
提起之後必須放下
才會隨順因緣
舒卷自如
能大能小,自由自在
《禪的世界》
------------------------------------------------------------
滅少壓力的辦法很簡單
少一點得失心
多一點自知之明
然後在確定方向之後
要能夠全力以赴
《是非要溫柔》
------------------------------------------------------------
頭腦休息
可輕鬆面對煩躁的狀況
放開心胸
靜觀世間萬象
壓力便找不到自己
《人間世》
------------------------------------------------------------
人「需要」的東西不多
但「想要」的東西太多
因而造成自己的忙碌、緊張
給自己帶來很多的壓迫感
《是非要溫柔》
------------------------------------------------------------
有也足,無也足
多也足,少也足
好也滿足,不好也滿足
這是一種內心自求
安樂、穩定、自在的最好方法
《知足最滿足》
------------------------------------------------------------
物質的貪求是沒有止境的
已經有了的,希望多一點
多了又希望更多,永無滿足
就像是口渴的人喝鹽水一樣
愈喝愈渴,愈渴愈喝,最後變成死路一條
物質生活不能沒有,但要適可而止
要知足、惜福,就會滿足快樂
《聖嚴法師心靈環保》
------------------------------------------------------------
少欲知足
就不會有強烈的欲望而貪得無厭
就能夠安自己的心了
《平安的人間》
------------------------------------------------------------
知足不是懈怠懶惰、不事生產
而是安於自己能得到的和所得到的
並且常常有餘裕分享給他人
《智慧一○○》
------------------------------------------------------------
少欲、知足是對自己而說
惜福、培福則是對已經擁有的
要盡量愛惜、不要浪費
《聖嚴法師與人文對話》
------------------------------------------------------------
少欲的人,其心坦蕩
無所憂慮,無所畏懼
遇到任何事
無論多少,都覺得滿足
《佛遺教經》
------------------------------------------------------------
對自己負責
需要練習控制自己
要能夠不受環境的誘惑
《獨立做自己》
------------------------------------------------------------
盡自己的力
能過什麼樣的生活就過什麼樣的生活
能得多少就得多少
不應該得到的,不執著一定要擁有
順應所處的環境,生活就會快樂一些
《知足最滿足》
------------------------------------------------------------
知足並不等於放棄生存的權利
也不等於放棄工作的責任
更不等於放棄努力進步的機會
而是順應自然、適應社會
因應所處的環境
《是非要溫柔》
------------------------------------------------------------
與其爭取不可能得到的東西
不如善自珍惜運用自己所擁有的
《聖嚴法師心靈環保》
------------------------------------------------------------
人生的快樂和幸福
不等於物質財富的擁有
不能從經濟條件的好壞來定論
真正的財富
在於內心世界的寬廣、豁達與包容
更重要的是有一顆慈悲心
以慈悲心對待眾生
由衷地為社會、族群,乃至整個世界
奉獻自己的一份心力
《人間世》
------------------------------------------------------------
心靈的充實比物質的擁有
是更可貴的財富
《如何渡過日子》
------------------------------------------------------------
平安就是幸福
知足即有快樂
《法源血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