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5年4月15日 星期三

怎樣修練不倒單


簡介

參禪人,奮發道心,勉強用工,不能得力,趕急坐用。短坐不及,放身長坐;能長坐時,身不倚床依枕者,名[不倒單]。
單即床枕,即不倒床是也。
究竟不睡,專坐用工,誠效世尊雪山六年之靜坐,非細事也。
我人痛念生死,不敢虛度光陰,既入禪門,辦我大事,何敢貪惜身命,再誤因緣?必努力精參,日之不足,繼之以夜;稍一打失,行之不足,繼之以坐。若工夫能不被妄想拖去,正在二六時中,恆長不間,身心堅久,煅煉純熟,進止行為,自然心不生煩,身無暴躁。
明知身被業牽,心隨世轉,已非一生一劫,若再無恆心,何時得離苦境?加倍不許身心妄動,妄動即是業因,今已觀穿世態,識破先因,猛力堅持宗門大法[念佛是誰],有此了生脫死大法,不但今世專修,遠離雜行,及此生後世,塵沙大劫,直至成佛,決以此法為成佛度生之宗體。
至成佛後,復更加倍,以此大法,世世成佛,劫劫度生之心範。
是知念佛是誰之法,為諸佛成佛度生之本法。
我何人也,其不愧歟?不倒單有三種:有立行三年,或十年不倒單者。
有畏惡念惡夢,或畏走身不倒單者。有禪工幽邃,忘其行坐,一坐三年五載者。直使工夫得力,既不知行,何以知坐;若知坐者,非正坐也。
六祖雲:[生時坐不臥,死時臥不坐;一具臭骨頭,何能作功課?]六祖所云,離坐離臥也。十二頭陀,在第十二頭陀之長坐不臥是也。


初習要點


修行人“瞌睡”這一關突破不了,是不可能上路的。因為打坐的時候,剛要靜下心來,就容易打瞌睡。要么就是坐在這個地方非常散亂,要么是剛剛靜下來,又要進入夢鄉了!這是因為心力沒有提起來、鬆弛了,必然就要入睡[1] 。
因為長期以來我們都是通過躺下睡覺來放鬆身體,所以我們現在想把這種姿勢改變過來,通過打坐讓身體達到高度放鬆就很困難。正常情況下,你如果掌握了方法,再有意識地去訓練,一年時間完全可以把你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的睡眠習慣和姿勢改變過來,通過打坐代替休息。它可以不叫睡眠,而叫“坐眠”了。
如果你想試驗的話,在打坐的時候也不要用功,就明確地告訴自己:我今天打坐不是用功,而是睡覺—— 用打坐取代睡覺。你把腿一盤,就把腰給彎下來,就做打瞌睡的姿勢,體驗一下子用打坐來代替睡眠。如果你能夠放鬆的話,同樣會感受到盤著腿打瞌睡的時候,身體裡面有一種很微細的力量在慢慢地蠕動、又像是在游動。上、下、左、右串聯在一起。
當這個串連的過程結束了以後,你身體裡面會有一種力量慢慢地往上輸送。當頭腦得到這股力量以後,就慢慢地、慢慢地清醒了,也就是說不需要睡眠了。你能夠這樣體驗幾次,你就掌握瞭如何睡眠、如何醒來這個過程;你掌握瞭如何睡覺、如何醒來,你順著這個記憶、順著這個經驗,就能夠掌握如何入定、如何出定。
坐著打瞌睡的時候,脖子都是耷拉下來的,頭都是垂下來的(示範)。如果你想體驗捕捉的話,當打瞌睡結束了,頭腦慢慢醒了的時候,你的頭不要馬上抬起來(根本不需要抬起來)。這個時候頭腦得到下面一股往上升的力量,已經慢慢地醒了、醒了的時候你還繼續低著頭,你去感受這股力量是怎麼上來的。它上來以後,頭腦得到這股力量以後,是怎麼開始有思維的、怎麼開始活動的。你保持這個姿勢不動,回憶幾次以後,自然就會捕捉到如何醒覺、如何出定。
練夜不倒單,晚上犯困的時候,可以(保持打坐姿勢)把棉被捲起來放在腿上,兩手搭在棉被上,趴在上面睡。只要這樣練習半年,任督二脈就會暢通,生理慾望的問題就可以解決。因為這樣一趴,肚子被擠壓,臀部往上翹,氣血自然從前面透過尾閭穴往上升,從而達到還精補腦的效果。腦袋有了充足的氧氣,睡眠時間自然減少。出家人在某個階段必須練習夜不倒單,就像剛才說的那樣,捲著棉被趴在上面睡就可以了。尤其是年輕的小和尚,這個動作是必須練習的。打坐最忌諱的是身體向兩邊歪,寧可向前彎,也不能向左右歪。所以打瞌睡時只能向前彎,不能向左右歪。
過去開悟的高僧大德,他們每個人入定的方法和秘訣,都是通過如何睡覺捕捉到的。你如果沒有學會如何睡覺,你是不可能入定、得道的。除了 ​​這個辦法,絕對沒有第二個辦法!這是千古不變的定律。你不管採用何種方法,要想入定,必須要捕捉到你是如何睡覺的。正是因為大家都會睡覺,所以能學會入定。
打坐打瞌睡不是一件壞事。但是打瞌睡你要用心去打,要很清楚地捕捉到自己是如何打瞌睡的。因為人在睡覺的時候,不可能突然入睡,而是生理的力量漸漸地沉睡、漸漸地下降。這就好比剛剛衝了水的一杯茶,杯子裡面的茶葉是慢慢沉澱下來的,它不可能一下子沉澱到杯子的底部。
要想入定,必須要捕捉到、乃至說你要掌握到如何睡覺。然後再談如何住覺(住在睡眠裡)。當你掌握了睡眠以後,你再去捕捉如何醒覺。只要大家有心去捕捉,就是再笨的人,十次、二十次足夠了。
捕捉的前提條件,你一定要記住,就是醒來的時候千萬不要挪動姿勢。保持原來的姿勢,回憶你剛才怎麼醒的,甚至試著再入睡。很快就又睡著,睡著了幾分鐘以後,這個能量又往頭頂上輸送,你又感受如何慢慢醒的。你這樣連續來回三、四次就行了,你的根本問題就解決了,就這麼簡單。這麼說是不是沒有睡著?
可以說沒有睡著。你要知道真正的入定,不是什麼都不知道,而是非常清楚。就像一盆清水一樣,天上有幾顆星星,周圍有幾棵樹,全部投射到這盆清水里面。真正的“睡覺”,就是這樣!真正的入定,也是這樣。大家往往會誤以為沒有睡著,“我剛才睡著了,怎麼還聽得見外面的動靜、響聲……”實際上這是一種最高質量的睡眠,因為達到了體內陰陽兩種力量的均衡!
我們總以為睡著了以後什麼都不知道,這才叫做睡覺。因為六根是意根在起牽頭作用,意根跑掉了,它沒有留在體內,所以大家認為人睡得很熟,什麼也不知道了。實際上是意識跑掉了。如果你睡覺的時候意識沒有跑掉的話,你入睡以後,就像入定一樣,就像一盆清水一樣。
所謂的“入定”,就是意識沒有跑出去,還留在體內,它才能夠達到像一汪清水一樣。如果說入定意識跑掉了,這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入了“無記定”、“斷滅定”了。因為它真正的意識、神識都飛出去了,不在這裡了。所以古人有時會以為這個人死掉了,會把他的身體搬走、燒掉。
身心達到高度統一、高度協調時,身心兩種力量自然就處於一種飽和不動的狀態。如果沒有滿,它一定是四處走動;它越充滿,越有一種互相牽制的力量,致使思想不容易散亂,不容易到處亂跑。
越是身體素質虛弱的人,或者是能量不足的人,越是容易散亂、容易走神。因為它能量不飽滿,達不到互相牽制。就像一滿杯子水,它不容易晃動;半杯子水,它特別容易晃動,因為有空間。它越滿,越有一種整體性。
要經過多次訓練,不可能一次成功的。


3 特點


怕動

參禪人,工夫得力時,如挑千斤擔子,久之力難勝任。自逼曰:非一氣挑到家不可。他逼曰:用工夫堅持勿懈,懈則別生矛盾。由是受自逼,复受他逼,過分勉強,直待一肩卸下,再不敢挑。
甚至於言這一副擔子的話,尚不敢開口,放下即了。悲乎!此之行人有大多數,從此另謀途徑者;有一生不聞問者;言被此法空過者;間或謗此法非正法者,可憐傷心。
類如因病求醫,藥將到手,即謗藥不靈,自遭死症。又如為寶登山,跋涉歧途,至寶到手,复疑其石,即捨去也。由用工得力時,不能耐久挨去,半途休歇,故得力時不謀再進,再進無力。要知得力工夫,正是奮勇勤勞,動用參究,才有得力分。不過精誠研討,久之參尋,並非氣力勞身也。
今既怕動,參禪之動力即止,非礬禪人,正是不怕動,才是工夫得力;若怕動,工尖即歇;明知怕動,皆由過動而有,雖知過動,才有到家希望,怕動即歇途中矣。
此途中非二乘聲聞緣覺之所,即凡夫根劣之人,薄福無緣之輩,要知最初無明緣行,行即行動,非動莫行;參禪用工,心心參,努力參,是名身心大動,非大動不能達最初之行動。又名以動彌動,以橛去獗,以妄去妄,以真去真,誠由參禪之動功,過到最初目的,最後開頭。

求靜

參禪人求靜非真參禪。何以?工夫得力時靜不可得,求靜為誰?疑情精參,外忘世界,內忘身心,身心兩忘,誰動誰靜?果知不靜,再求靜者,非參禪正行。須知禪堂,不但止動,尚須止靜;止動,則動不關身。止靜,則靜不關心。
心既不關,忘何動靜乎?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正參禪時,有動有靜,皆以身心為依止。何以?工夫得力,淨戒嚴持,定力堅固,慧自然生,不存持戒,大戒嚴持,無心修定,而亂無住;不望發慧,慧力淵深,是知真禪,即戒定慧。其意云何?止其塵境,即戒;忘其亂心,即定;不染一切,即慧是也。
住禪堂人,不下死心參禪,專在見聞取捨上做生活,一旦退念复蒙,即厭喧求靜。要知怕鬧熱,畏人事,深種二乘之種。舍蘭若,取寂處,甘入焦芽之門。
嗚呼痛哉!若人對求靜一事,不能了解,不能除清,上少一成佛之種,下少一度生之人,故所以諸佛痛恨,菩薩傷心,好好一佛教良材,甘作法門敗種;緣覺之路,由求靜而去。聲聞之人,由怕動而生。
大勸住宗下禪和,把定一句念佛是誰,動如是參,靜如是參,生如是參,死如是參,直參不捨,許不落二乘窠臼,果能辦到,諸佛生歡喜,龍天降吉祥。快哉!快哉!

愛淡薄

參禪人,身心萬不可浮華,不可驕泰,不可我慢。
類如食則二粥一飯,衣則任冷任寒。儒教,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古人云:飽暖思淫欲,飢寒發道心。
有道禪人,除衣缽外,只有薄被單、破褂褲、心板、便鏟、蒲團。安居蘭若也好;行腳參方也好;總之多一物多一心,少一物少一念;能少到一物不存,一心不生,是真法器,是真道人。
近有初淺禪人,三壇戒已將求,一副缽而到手,辦高肩擔子,必多方美貌,弄好背架子,亦貯多物器,間有好牙刷,雪花膏,身口香透,掬蒲團,又帶香煙。持佛珠,加唱小調。袍子之黑,小褂之白,動人愛染。黑有污點,白有汗斑,即日新又新。
走路則四望鄰人,打坐則一心靜睡。早茶小點,日為常課。

攀緣接待,時有所聞。出家如是胡混一生,大好光陰一錯再 ​​錯,道緣再善,真空大空,一日閻王戒尺一拍,正看有道者,直上青天;無道者,深埋地府;閻王雖惡,難收無過之人。
膽大驚人,何畏冥途路上。是知浮華者,驕泰者,我慢者,全被一個淡薄禪人,拚命逃出。任是美滿一生,莫如淡薄一世。
望各思之!

不蓄錢

參禪人,先明支身孤詣,行無伴侶,絕人情,沒親疏,泯人我。如是身能安閒,心得自在,以禪為食,用悅為茶;法為充實之具,喜為滿足之馀,不但人間粥飯衣服,不假他求;自有無價真禪牟尼法寶,受用無盡。
再雲多蓄金錢,及所愛美物。有實而深藏者,有執而不捨者,皆與世俗同一貪愛,禪何參乎?道何辦乎?久之必與流俗阿師無異,似此情狀,初則下流,次則流下,再想恢復原有僧貌者,豈得能乎?行人既無深禪,謹遵佛制,三衣瓶缽,久住伽藍,從淺入深,從粗至細,漸登聖地,如是必立大行,身不藏錢,手不持鈔。
可以持銀錢戒,可以守清苦行,身如呆兒,心如佛子。何以?既持錢戒,又守清規,再不能弄點好衣服,辦點好鞋襪,要苦到底,無一毫差別。不但自守佛制,亦教他人專守佛制,如此行處,走到人心間,人要吐舌日:此 ​​時還有好僧師,真活佛應世也!能如是行,佛教可以輝煌,僧眾漸有起色,三寶前途,無形受益,大非淺鮮。
不過望人放下浮華,一律穿破,行佛行,依佛學,久之不改,一生到老,善始全終,誠法門救星。末流導者,再從破落,深入禪那,若發明本有佛法,從苦參苦行得來,望爾久 ​​住於世,真三寶鉅子。

持午

參禪人,不能持午;持午雖是佛事,並列入沙彌戒 ——[過午不飲漿]之一戒。
唯參禪人生活很重,有午夜忘疲之行,有廢寢忘食之時,若一持午,則道器之身,將必挨餓,久餓與道相違,與身不利,由持午之佛事,堅不肯改,久之禪不能參,道不能辦,直是棄大法而著小乘。持午之利,本在除貪。能一生過午不食,還存人間;能至來世,有六十二億餘糧屯集防荒。

對於生死,依舊從輪而轉,無出生死輪迴希望。不過居人間世,馀糧福報多多,久遠韌來,再發大心,辦生死事,行參禪法亦有之。根性稍大,與志烈勇者,等不到來世;今生了生死,尚遲三十年,豈到將來耶?宗門禪人,參到心境雙忘,寢食俱廢,不但過午不食,唯恐到早,亦不知食。何以?心忘境寂故。再有持午不真之人,午前吃一大肚子飯,防午後飢,每有人言:持午之人吃飯,此不持午時還吃得多點。

再預備紅棗一壇,芝麻膏一罐,鍋粑大袋子,麵餅小點,桂圓冰糖,留晚腹飢之用。
如是持午,增貧心犯佛戒,以持午為名,實是沽名釣譽,甚至於領供養,收徒弟皈依者眾。如此善因,難感善果,早不如開午參禪,尋了生死出路,終保無過!

打餓七

參禪人,必刻苦翹勸。愛惜體質,無剪爪之工,無片刻之閒,吃飯尚嫌打岔,穿衣似覺麻煩,轉瞬帶住工夫,動腳提起禪念,有此大好光陰,不容剎那空過。
毫釐空過,即是苦根,如是克儉克勤,至真至寶,方許無過。
若心稍嫌阿屎打岔,即不吃飯;阿屎打岔,即不喫茶者;要知動念即乖,何一動再動?大好工夫,全被一動轉去,轉歸何處呢?這一消息,人可知麼?答日:分別即處,無分別即無處是也。近有打餓七者,或七天不喫茶飯,或二七、三七、四七不喫茶飯,只足苦其身體,餓其體膚,無故把苦給肉殼吃作麼?若能吃,有身用;不吃,則身難用。
久之傾倒無疑也。我人何不把我各人的心,餓他十天八天,三二十天,能餓得心氣斷絕,不搖不動,鼻子喊心不應,耳朵喊心不聞,眼晴喊心不見,舌頭喊心不嘗,手足喊心不動,肉殼喊心不搖,若人能打這個餓七,無邊生 ​​死,被你打了;六道輪迴,被你打空.我還普勸天下人,在心上打餓七,不但把心餓透,連身也餓得不能動,虛空被你餓昏了,大地被你餓沉了,翻過身來,活過心來,佛祖見找害怕。贊默日:好大的本事,盡世間人,只知在身上打餓七,把身餓得要死,萬不料這位師父,在心上打餓七,這個七一打,有超佛超祖之力,故我佛祖尚需害怕!

清素

參禪人,首要三業清淨,次則如法修行,若無決擇身心,終必得而復失。
身業者,禪既真參,身非我有,復何以有他裡?地不可得,殺具安寄?此持名無作聖戒。口業者,四過全蠲,五葷何在?蔥、韭、蒜,以無聞,蛋子而未嗜,羅蔔青菜,為無上清齊;黃薺野蕈,當珍饈妙味;素口之道通矣。
意業者,烈馬奔騰,唯以意會;狂猿浮動,正約心規;三業澄清,加以清素,一乘理顯,更倍光明,此清素為成佛之真清素也。近人吃齋,亦名吃素者。
吃素一事,誠太善事,某中有還願吃齋者,有吃齋到老者,凡吃齋之人,有門頭,有傳授,終生天處,或生富家。
真吃素人,首先歸敬三寶,繼則嚴持五戒,此可漸培佛種,深植往因。
吃素之人,若人[先天道,無為門,瑤池門,清淨門,大乘門,三杯茶,五炷香,九公道 ]等傍門,修學很善,足為世間善人,內有密行,不便公開者,致有印書化世者,亦有受人恭敬買魚放生者,更有不能稍改門徑者,此各外道,多數謗佛教,慢三寶,實為深深遺憾事也。有各門各道之清齋信士,謗之最重者,做和尚入空門,佛教不如我教。
如此,皆由主教首領,未看佛經,未明佛義,不疑自是外道,反疑佛是空門。若各門各道,不謗佛,不毀僧,加敬三寶,轉外道成為佛門道友,大勸各道主事人,急急大醒,堪為人間寶筏也!
專業的修行人,要改掉白天午睡的習慣,先從想睡的時閒坐著睡或趴著睡開始;再來就是晚上睡覺時間,從盤腿坐著睡1小時開始訓練起,從1週1次,慢慢增加到每天都坐著睡1小時後再躺下睡,然後再慢慢增加坐著睡的時間,再加上禪定的配合,日久功深,自然養成不倒單,只有不倒單,才能進入很高的定境,也就是三摩地。

大乘菩薩道行者,不只要自度還要度人,每天八小時的禪定絕對少不了,白天、晚上行菩薩道,禪定只有利用睡眠的時間了,可見不倒單,對大乘菩薩道行者是非常需要的。

民國以來有位高僧都是不倒單的修行者,如一九八六年圓寂的土城承天禪寺廣欽老和尚(參考承天禪寺編印的廣公上人事蹟初編,P63的五、常坐不臥:念佛得)一九五叁年圓寂的高旻寺來果禪師

(參考天華出版公司的來果禪師自行錄,P4,P6,P11,P86的不倒單)一九叁四年在緬甸圓寂的金山寺金山和尚(參考天華出版公司的金山****神異錄P6 )。
他們的示現表示不倒單是可能的,而且只有長期的不倒單,禪定才較容易到達無色界,也就是是叁摩地。

不倒單的備先從調飲食開始比較容易達到。因為少食自然少眠,先由正常的飲食逐漸調整到過午不食,再由過午不食漸進到日中一食,再慢慢減少食物的量,以營養均衡為原則。只要少食,自然粗重的肉身就會慢慢改變,較利於不倒單的修行。
斷食可排出身體的廢物,在農的初一,十五這兩天斷食特別好,只要身體內的廢物愈來愈少,氣脈自然通暢,包身也會健康,不易生病,這樣要修不倒單更容易
我們身處欲界,粗重的肉身,配合大自然的磁場運作,色身才會健康,也就是要早睡早起,最好是晚上10:00就寢最晚不要超過12:00,配合日月運行的作息,才易修不倒單。

冷水浴能夠促進皮膚呼吸,使皮膚強健,無色界的禪定就是以皮膚呼吸,所以要到達叁摩地,洗澡時用冷水浴是最好的選擇方式,一個不倒單的修行人也要好好遵循。

一般人的飲食習慣要求色香味俱全,刺激夠味,縱使改成素食也是如此要求,吃太雜、調味太重,而完全純淨的素食就是不吃蛋、蔥、蒜、韭菜等刺激性食物,這樣才能讓腺體安靜,不會擾禪定的修行,易於人定,也才容易修不倒單。

溫和的運動是必需的,禪定修行者,不是整天坐在那,最好每天抽空叁十分鐘作一些連動,如此有助於氣血的循環,以及關節的柔軟,促進新陳代謝,修禪定時,自然容易久坐不疲也易於修不倒單。

以上所述個重點,量力而為,切莫執著,如生病時就要暫停冷水浴,等病好了再開始,只要隨緣盡份自然有助於禪定及不倒單的修行。

養成睡前靜坐是不倒單蠻好的習慣之一,用最輕的姿式坐著,不要在意品質的好壞,只是坐著,用心(沒有分別)坐,不要在意妄念,也不要在意昏沈,更不要在意睡著,因為在意的本身就是大妄念,以無所得的心,用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坐著,坐到不想坐就躺下睡。剛開始不要限定自己坐多久,等習慣後自然會增加,但對於一個習慣久坐的人,最好不要少於1 小時。
再來就進入不倒單的正題,所謂不倒單就是睡眠的時間是坐著睡或修禪定,這與一般人睡覺時一定要躺下來的習慣不同,一般人除了晚上八小時左右的睡眠外,中午也要午睡,這樣的睡眠習慣一時要改過來是非常困難,平時偶爾有一天睡眠時間較少,第二天一定想要多睡些補回來的心理,但事實上多睡些反而會更累,或更昏沈,可見心理的需求與生理的需求不同,偶爾少睡一些不會有影響,要改變睡眠的習慣,要用漸進式的方式,克服心理及生理的障礙。

首先,在白天想睡時不要躺下,以坐著或趴在桌上睡,等到晚上再躺下來睡,大約一~叁個月就可以適應過來的,再漸漸改成不睡午睡,已習慣白天不睡午睡的人,千萬不要放棄這好習慣,如果白天感到疲勞,可躺下休息但不能睡,也可坐著坐一下靜坐,就容易恢復。
再來每週選一天晚上睡五小時,醒來後,要再躺下睡要隔十二小時,連續叁~五個月後再增加為每週選二天晚上睡五小時,連續叁~五個月後再增加為每週選叁天晚上睡五小時,連續叁~五個月依此類推最後調整到每天晚上
睡五小時(晚上10:00 ~清晨3:00 是最佳的睡眠時間)。以上是最溫和的調整方式,事實上正常人每天只需要五小時的睡眠就夠了。

以下一段錄自廣欽上人事蹟初編有關不倒單的部份:

師執賤役修福十馀載,後被委派為香燈,每天早起晚睡,負責清理大殿,以香、花、燈、燭供伸,打板醒眾共修等工作。
某次,師睡過頭,慢了五分鐘敲板,心想:六百人同修,每人錯過五分鐘,一共怠慢叁千分鐘,此因果如何承擔得起?遂於大殿門口跪著,一一與大足師懺悔。
師責任心重,罪已甚嚴,自此以後,每天佛前打坐,不敢怠慢。
由於警戒心重,一夜驚醒五六次,就在於驚警戒慎之中,醒醒睡睡之間,師自然而然打下「不倒單」的基礎。( P63的五、常坐不臥,念佛得)
法無定法,所有的訓練原則,都可因人而作適當的調整,訓練期間,身體若有不適或特殊狀況,都可作適度更動,但不放逸。

不倒單的修行是漸進的,千萬不要躁進,在調整的過程中,如果太猛烈,有時反而對身心有害,以心、耐心、漸進的方式,慢慢調整生理及心理的適應,只問耕耘,不問收穫,隨著禪 ​​定的進度,躺下睡眠時間減少,日久自然也可修成不倒單。




高僧廣欽 怎樣練不倒單

2010年07月12日佛緣聖地的博客
不倒單是頭陀行的一種,過去很多大師都是修不倒單的,清定上師,高僧廣欽,宣化上人,和很多高僧都是夜不倒單(徹夜打坐) 專業的修行人,要改掉白天午睡的習慣,先從想睡的時閒坐著睡或趴著睡開始; 再來就是晚上睡覺時間,從盤腿坐著睡1 小時開始訓練起, 從1 週1 次,慢慢增加到每天都坐著​​睡1 小時後再躺下睡,然後再慢慢增加坐著睡的時間,再加上禪定的配合,日久功深,自然養成不倒單,只有不倒單,才能進入很高的定境,也就是三摩地。大乘菩薩道行者,不只要自度還要度人,每天八小時的禪定絕對少不了,白天、晚上行菩薩道,禪定只有利用睡眠的時間了,可見不倒單,對大乘菩薩道行者是非常需要的。民國以來有幾位高僧都是不倒單的修行者,如一九八六年圓寂的土城承天禪寺廣欽老和尚(參考承天禪寺編印的廣公上人事蹟初編, P63 的五、常坐不臥:念佛得)一九五叁年圓寂的高閔寺來果禪師(參考天華出版公司的來果禪師自行錄, P4,P6,P11,P86 的不倒單)一九叁四年在緬甸圓寂的金山寺金山和尚(參考天華出版公司的金山****神異錄P6 )。他們的示現表示不倒單是可能的,而且只有長期的不倒單,禪定才較容易到達無色界,也就是是叁摩地。   
鼎鼎大名的廣欽老和尚,有甚深的禪定,終生倡導念佛法門,大家尊稱為“水果師父”,他老人家有數十年的時間不食人間煙火。他修苦行,不用像我們一樣要吃飯、吃菜,煮這個、炒那個,他就吃簡單的天然水果就可以活,而且活的好好的。活到95歲也沒有生病。而且他有數十年時間不倒單。我們晚上累了要躺下睡覺,他不用,他都是打坐。像我這樣子坐,幾十年不用躺下來睡覺,他的房間是沒有床的,只有像你們現在坐的這個長椅,就這樣子。他雖然有這樣子的苦行,可是他老人家講這是個人的根器。每個人的根器不一樣,有些人要練不倒單,練不成功會吐血,有些人不吃飯,光吃水果,他胃腸受不了,他老人家自己講,他真正在佛法得益就是念“阿彌陀佛”。
廣欽老和尚家境非常清寒,很窮困,沒有錢讀書。可是他就是這樣念佛、念佛,一個不識幾個字的人開大智慧。真的是上至國家元首、大學校長、教授、留學的學者;下至一般的家庭主婦,老百姓,都去向他請教,他老人家可以以最短的時間,給你一個最好的答案,就是這個答案,沒錯。
老人家以95歲的高齡往生,要往生前廟裡的什麼事情都交待好了,請誰當住持,往生火化後靈骨放哪裡都交待好,然後安祥打坐,坐著念佛就往生了。這是真人真事,不是武俠小說上面的情節。這是當代真正鼎鼎大名的一代高僧廣欽老和尚。大家都瞻仰一下他老人家打坐的神態,唔,那種如如不動,那種莊嚴的神態。老人家用他的念佛的功德來莊嚴他自己。廣欽老和尚是當代的高僧,可以說是禪淨雙修的典範。他的神異事蹟很多,例如在深山坐禪、降伏猛虎、大蛇皈依,在泉州就是有名的伏虎和尚。例如他曾進人禪定長達四個月的時間,呼吸與脈搏完全停、止,經弘一法師三彈指,才從定境中出來,使弘一法師讚歎說:“這麼深的禪定,古今少有。”
又例如,他在三十六歲時,因睡晚了延誤打板時間,深自懺悔,從此立志不倒單,​​長坐不臥,終生不睡床長達六十年,臨終也是坐化圓寂。
再例如,他七歲開始素食,由於在山中修行之故,從五十歲後只吃水果,不再火自,在台灣被尊稱為“水果師”。
還例如,除雨天之外,夜間喜歡在草地林間靜坐,凡是他靜坐之處丈內方圓,露水不濕,也無蚊蟲,被目為神異。
這些修行事蹟,廣欽老和尚的弟子和一般佛子都口耳相傳,知之甚詳。但是廣欽老和尚最令我感動的,是他常教人“老實念佛”,一天無事,可以老老實實念佛,那是最幸福的事了。這是經歷過千難萬磨的苦行之後,真正的慈悲,因為要像他那樣悟道太艱難了,念佛是最簡單可靠的。
在廣欽老和尚的教化中,我覺得最受用的是他常講無心、隨緣、破我執。
他說:“怎樣才能心安?就是要無心。”“西方在哪裡?在自己的心中,心中無事、無煩惱,就是西方。”“善知識在哪裡?在心。”“修行不能執著,執著即生煩惱。”
“對任何事都能放得下,放下即是功夫。”
“平常即對任何事無掛礙,免得臨命終時,念頭一到,就要繼續輪迴了。”
“一切都不計較,日常生活中不起分別心,就是修苦行。”
“無色相之心,才是學佛。”

2015年4月8日 星期三

令人讚嘆的 伏虎和尚 水果僧 的廣欽老和尚



【前言:】   本文是徐老師新作,即將刊載於禪門法語新知34「世上最強力的殊 勝大法」,文中有詳盡及詮釋出廣欽老和尚為人所敬佩之風骨、德性、禪 修用功之精神與秘辛,必令後學震撼不已,而且還有道出廣老許多不為人 知的一面,這可以算是廣欽老和尚的薪傳。網友可參閱之並廣為轉貼、流 通,功德無量。

  筆者最近常聽聖佶法師於開示中提及其剃度恩師,海明寺的開山住持 ,人稱觀音老人的悟明長老與人稱伏虎和尚水果僧的廣欽老和尚,兩人之 間的一些公案。民國七十一年(一九八二年),海明寺舉辦三壇大戒,請 廣欽老和尚幫忙,其間,悟老問廣欽老和尚說:「您什麼時候要回去(指 塵緣了盡,入寂靜涅槃)?」廣老回答說:「我想自己辦一次三壇大戒, 等辦完之後,時間就到了。」   民國七十五年(一九八六年)農曆正月初五,廣老真的如他幾年前向 悟老透露的「天機」一樣入滅了。正如聖佶法師告訴筆者的:「這兩位高 僧之間的友誼深厚,互通有無,不是我們一般人可以了解的。」是啊!廣 老塵緣已盡圓寂了,對台灣三寶弟子來說,如同佛入滅一樣的天地同悲。   現今年輕一代的佛教徒,對於廣欽老和尚之度眾事蹟,或許深感模糊 與不熟悉,但台灣近幾年來淨土宗之所以能如此興盛與普及,這都是許多 淨宗前輩大德所立下的基礎,其中又以淨宗弟子常常掛在嘴上藉以共勉的 「老實念佛」的銘言最深入人心。   這幾十年來,在廣老、李炳南老居士、懺雲法師、淨空法師以及許多 佛教長老、法師的慈悲弘揚之下,台灣儼然成為全世界西方阿彌陀佛極樂 淨土的信仰中,擁有最多信眾的地區,其中又以「老實念佛」最深植人心 。廣欽老和尚常以「老實念佛」及「誦念大悲咒」來勉勵信眾,而悟明長 老亦是以「常念觀世音菩薩聖號」及「常誦大悲咒」,一門深入,來勉勵 弟子,所以廣老所創建的妙通寺與悟老的海明寺,都常以拜大悲懺來利益 信眾。       (一)給觀世音菩薩當義子      清光緒十八年(一八九二年),廣老誕生在一個非常貧苦的吳姓家裏 。大約於廣欽三、四歲時,因其胞兄要討老婆,沒錢辦理婚事,其父母在 四處借貸無門的情況下,很不得已的,只好將年幼的弟弟(廣欽)賣到泉 州晉江縣的李姓家中,用這賣子所得的款項為其大哥辦完婚姻大事。所以 窮苦人家的小孩,他們的命真的就像油麻菜子一樣的不值。   廣欽年幼時體弱多病,還好養父母對他疼愛有加,帶他看遍省城中醫 ,光是大包小包的中藥,就煎服了至少千百包以上,但是那弱小的身軀, 病情還是時好時壞。     在省城找不到能治好廣欽身體的名醫,這件事是最令養父母心急如焚 的。有一天,養父母帶廣欽回外婆家,外婆便與養父母帶著廣欽到附近的 觀音亭,向觀世音菩薩祈願,並將廣欽送給觀世音菩薩當「契子」,希望 菩薩保佑這個多災多難的孩子,能身體健康、好養育。很奇妙的是,自從 給觀世音菩薩當義子之後,廣欽的病情漸漸好轉,在菩薩的保祐下,廣欽 的身體終於好起來了。廣欽康復之後,在他小小七歲之童齡就隨著養母吃 齋念佛,且心中常念觀世音菩薩聖號,就這樣種下極深厚的佛緣,也算是 他日後出家因緣之啟始。   不要說是廣欽年幼時的那個年代,許多人家中若有難養育的小孩,會 被送去給觀世音菩薩當義子,以求疾病、災難速速離去,其實,現代也是 一樣的。禪門東區道場信眾亦有許多人家中供奉觀世音菩薩,因為觀世音 菩薩是最照顧及護祐小朋友的大菩薩之一,而家中小孩若是在兩、三歲年 紀,大多都有天生的眼通(因生性純潔無染之故),有時家中小朋友還能 看見觀世音菩薩哩!所以許多小孩(包括您、我在內),小時候沒人教, 也會誦念觀世音菩薩的聖號。在東區道場也常可以見到父母帶著小朋友來 求大悲水,或祈求師父(聖佶法師)為他們祈福灑淨,不要被驚嚇,好帶 、好養育。   言歸正傳,所謂「好景不常」,一九00年廣欽九歲時,養父母相繼 去世,讓他頓時失去了依恃,在舉目無親的情況下,孤零零的形影,情何 以堪!   廣欽有時想報自己生父生母的養育之恩,可是年幼就被賣到李家,對 親生父母真的是一點印象都沒有,就連在睡夢中都無法追憶,想起來就令 人心酸,且自己被收養之事也是年紀稍長時,養母告訴他的。自從養父母 過世後,廣欽同時也成為孤兒,更別說是到學堂去讀書了。為了討生活, 時年十一歲的廣欽,孤苦伶仃的開始流浪,幸賴一位遠房親戚的關照,安 排廣欽到南洋去謀生。   廣欽老和尚這樣說道:「余初抵南洋,親戚安排我在一家雜貨店工作 ,為雜貨店主人掃地、煮飯、做雜役等,所得工資,僅能維持溫飽。年紀 稍長,體力增強,力氣較大,辭去傭工,而與人結隊上山墾荒,種樹伐木 。工作雖然辛苦,但所賺取工資較多,改善生活品質,也較多自由自主之 權,不必再處處任聽老闆或老闆娘的吩咐了。」   在南洋從事伐木的工人,每天都要搭坐滑板車入山做工。就在有一天 ,大夥們依照往常一樣,工作結束下班趕著回家。當他們準備搭上滑板車 時,廣欽的直覺告訴他,這滑板車不能坐,因為他有不祥之兆的預感。廣 欽很好心的勸大家不要坐這部滑板車,可是同事們都認為廣欽胡言亂語, 大家才不信這個「邪」哩!很不幸的,這部滑板車在下山的途中真的翻覆 了,結果死的死,傷的傷。事後同事們對於廣欽這種能預知未來的能力都 很好奇,且半開玩笑的說:「既然你長年茹素,且又能未卜先知,料事如 神,何不返回故鄉泉州老家去修道為僧呢?」   同事的這句話本來只是半開玩笑的無心之語,卻令廣欽陷入深深的長 思之中,他想到親生父母為籌錢給大哥結婚,而將年僅三歲的他賣到李家 ,後來造化弄人,自己又淪落到異國來做苦工。想起養育之恩未報的養父 母,他們正值壯年就相繼死去,以後自己也要面對老死這條路,人生真的 很無常,很虛幻。此時廣欽有如大夢初醒,於是便準備好自己的隨身行囊 ,返回家鄉,決心出家為僧。       (二)寺中僧侶的生活(夜夢六祖惠能大師)      廣欽在二十歲的那一年(一九一一年),於泉州晉江城內的承天禪寺 剃度出家。這座佛寺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帝王殿宇建築,寺內有禪堂、念佛 堂、法堂、祖堂等,其大殿可同時容納一千五百人禮佛共修,且寺裡的常 住師父有近千人之多,可算是中國境內少有的叢林大道場。   在這大叢林道場的出家修行生活,並不是像外界想像中的舒適與安逸 。試想,一個道場要養這麼多人,在收支上一定是很難打平的。而且,寺 院這麼龐大,信徒這麼多,該做的事情一定很多,所以大家都要出坡做工 ,尤其是菜鳥,那更是什麼事都要做的。有一天,大夥們同往常一樣到田 裡、樹林中工作,近午時收工啦!午齋雲板響起,眾人也顧不了那麼多了 ,工具一丟,就紛紛擠進齋堂準備用餐。試想,這麼多人在田林裏勞力耕 耘,體力早就透支,肚子也咕嚕咕嚕叫,吃那湯湯水水的東西,實在很難 擺平那餓得發昏的五臟廟,所以大家很自然地都湧向齋堂。   廣欽本來也想趕往齋堂,但卻被住持轉塵法師叫住,要他將所有工具 收好歸定位後,才能去用午齋。   說實在的,廣欽這時早已餓得發慌,四肢發軟,兩眼直冒金星。他一 邊收拾工具,心裡還是一邊不太平衡的發牢騷:「天啊!怎麼那麼不公平 ?從早做到晚,幹那麼多粗重的活,且寺中伙食飯菜又差,自己又常被別 人奚落,這是何苦來哉!」此時廣欽心中燃起了一把怒火,瞋心一起,心 想:「這個和尚我不當了!」一氣之下,廣欽徒步的朝山門之外走去,不 當和尚啦!   走呀走的,離開山門沒多遠的地方,廣欽怒氣稍退,心裡也平靜些, 這時一股自我反省的思緒現起,心裡想著:「我不是決志出家苦修嗎?我 不是專為了脫生死而出離塵世嗎?今日為了這一點苦差事而鬧情緒,這豈 不違背了當初出家所發之弘願嗎?連這點苦都吃不了,那還談得上苦行度 眾生嗎?我太不應該了,好慚愧哦!」   所謂相由心生,業由心轉,這不忘出家本願的正念一升起,廣欽降伏 了那「生轉退心」之心魔。忽然間頭頂上的烏雲除去,廣欽頓覺眼前一亮 ,萬里晴空,祥光萬丈,心中志氣昂然,一時倦怠、饑餓和不滿情緒,一 股腦兒的煙消雲散。從此以後,廣欽做事都比別人勤快,且常以歡喜心來 看待出家生活中的種種逆境。   有一天,住持轉塵上人叮嚀廣欽說:「一定要做到吃人不吃、做人不 做的苦,以後您必自知!」自此之後,廣欽更刻苦自勵,持志苦修,也未 再鬧情緒或生退卻之心了。   自從被住持上人耳提面命一番之後,廣欽的行為與思想上都成熟內斂 許多,有時候廣欽這樣自思著:「我呢!沒讀過書,大字也不認識幾個, 既不能講經說法,又不喜歡敲打唱唸梵唄,在寺中常被別人恥笑、戲謔、 奚落,實在深感苦惱。我雖然少吃、少穿、少睡,可是還是難以報答住持 上人與寺中常住之恩啊!將來又怎麼能去廣度眾生呢?」   反省後,自覺可能是福德資糧不夠之故吧!所以廣欽心中自有盤算地 想著:「從今以後我要更加惜福,且必須深植福德以報佛恩。」從那時候 開始,廣欽每日都為大家盛飯,等大家用齋之後,再將掉落在桌上、地下 的飯粒收拾起來,也沒重新洗過,就吃了起來(這就是惜福)。若有遠方 大德、高僧到寺參拜、講經說法,就給他們奉茶倒水、送洗臉水、遞送毛 巾、拿拖鞋、放洗澡水。若寺內遇有修建工程就參加工人勞動行列,凡是 搬磚、運瓦、挑土、做工、砍柴、煮飯、洗廁所‧‧‧等,再怎樣粗重的 工作,廣欽都「歡喜做、甘願受」,從無怨言。   要是換作現代修行人的話,有些人可能就會想:「掉在地上的米飯還 撿來吃,哇!多髒啊!好噁心!」因此就不敢吃啦!且在大叢林道場的團 體生活中,有些人也可能會有點計較之心,心中不平衡的想著:「憑什麼 任何苦力低下的工作都找我呢?太不公平了!」雖然嘴巴沒講出來,搞不 好心裡面早就嘀哩咕嚕了好一陣子哩!   時光飛逝,廣欽在寺中從事卑下的賤役苦工,不知不覺已過了十多年 ,終於榮升香燈之職。這香燈工作可非同小可,每天晚睡早起,負責清理 大殿,並以香、花、燈、燭供於佛前,而且還要負責打板叫醒大眾做早課 之工作。   可是,有一天,廣欽於睡夢中,竟然夢見了六祖惠能大師。接著於夢 中,六祖向廣欽開示道:「修持佛法應秉持堅定毅志,力行禪、淨雙修, 先修禪或後修禪,均無不可。」就這樣的,廣欽聆聽六祖法音,聽到渾然 忘我之境,當醒來之後,哇!早過了打板醒眾的時間。   廣欽是很有自知之明的人,從此以後,他每天在佛前禪坐,精進不懈 。更由於職司打板醒眾之重責,必須隨時提高警覺,因此他一夜之中驚醒 好幾次,深怕誤了打板時間。在這種戒慎恐懼之強烈責任心的驅使之下, 晚上幾乎也沒睡什麼覺,久而久之,廣欽自然練就了一身「不倒單」的功 夫了。       (三)伏虎和尚水果僧   若依世俗的角度,來看年少時廣欽的出家寺中生活,那實在是有夠苦 命的了。但若依真正內修道糧的角度來看,則廣欽算是福報很大的。當然 廣欽多生多世如來藏中內熏的正念種子現起,所以他在第一次「應考」之 時,沒被瞋毒心魔所攝而生轉退心還俗。其次,廣欽雖不識字(與六祖相 同),但很有智慧,能夠借境練心,以他所遭遇到的迷境來降伏自己那顆 「比較、計較、怪來怪去、安逸、懈怠、貢高我慢」的妄心。而寺裡那些 賤役苦力的工作,是最能磨去貢高我慢之心的,故從佛菩薩的眼中來看, 那是在快速累積成佛之道糧的機會。   廣欽自從二十歲弱冠之齡出家為僧,於寺中從最基層卑下的工作開始 ,熬了十多年才升任小小的香燈師。更不可思議的是,廣欽到了中年(即 出家二十二年後)才受三壇大戒,正式成為比丘。換句話說,他在沙彌的 階層,待了二十二年,從小沙彌熬到老沙彌,難怪會有人譏笑他了。   可是廣欽卻這樣自思著:「自己之所以遲遲不肯受比丘戒,實是承擔 如來家業者,深恐上欺佛祖,下瞞眾生;外負師友親恩,內負己靈也。」 廣欽總懷著戒慎惶恐之心,常常反省自己德性具足與否,這種無欺於天地 鬼神與自己良知的志節,令人十分佩服。   在住持轉塵上人的允許與叮嚀之下,廣欽後來終於前往興化龍山寺受 具足戒。歸來之後,在轉塵上人的許可下,積極準備入山苦修。廣欽僅攜 帶了幾件簡單衣物,還有約十多斤的米,滿懷著無限希望和毅力大步邁向 佛寺後山「清源山」,準備作一番衝破「生死大關」的苦行。   泉州清源山是承天禪寺的後山,兩地相距約十公里,此山隱密,有原 始森林的地貌,而且還是鳥類群棲、猛虎出沒之處。廣欽這樣思索著:「 余隱居山林苦修,當避人煙,余為悟道而自鎖深山,乃當然耳。」故也顧 不了是否會遇到猛禽野獸,直奔後山而去。   廣欽天微亮就啟程,尚未中午,就已來到山腳下了。進入山區後,因 山路崎嶇難行,費了好大一番功夫才爬了一個平台。其實,清源山自古以 來即是泉州的佛教聖地,自宋朝以來,就有許多修佛之人在此閉關精進, 故有許多座石窟。廣欽找到了一個小洞穴,洞寬約五、六尺,有兩個出入 口,洞中只有一塊平台巨石,其餘什麼都沒有。廣欽在洞中稍事安頓後, 就在石台上安坐,開始過著禪修內練的苦行生活。   這清源山真是遠離城市,清靜無擾,對修行人來說,真是太好了。不 知不覺過了好幾天,突然有一天,廣欽與往常一樣在洞中禪坐,忽聞一股 強烈腥羶,隨風飄入。心裏正覺奇怪,隱約之中,似有一龐然大物入洞來 ,隨即睜眼瞧瞧,沒想到竟是一隻猛虎!心中大驚,脫口叫出:「阿彌陀 佛!」這隻猛虎,萬萬也沒料到,此乃森林之王誕居之所,居然有此「師 」吼,心裏沒有準備,猛然之間經此獅吼,竟也落荒奔逃。猛虎於驚魂甫 定後,重整旗鼓,挺胸邁步,一步步逼向洞中,並不時嘯吼,怒目投向法 師。   廣欽見猛虎奔出後,稍一收心,自想:「若是我過去欠牠一命,此世 還牠一命,自是因果相酬。」又想:「若不是,豈不因因果果應應報報永 無了期嗎?」廣欽心意未定,猛虎已入洞來。廣欽說:「阿彌陀佛!老虎 莫瞋!冤冤相報,終無了期。你是在地的,我是外人,你這個地方讓我修 行,以後我成就,必當度你。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猛虎見 廣欽念念有詞,不知是懂還是不懂,停在那兒沒有進一步的行動。廣欽只 顧一心念佛,靜待奇蹟出現。沒料到猛虎竟然頷首稱臣,點了點頭,溫順 地向洞外走去,伏在洞口站起衛兵、當起護法來了。廣欽見此狀,心想, 必是龍天護法庇祐,諸佛菩薩加被,否則難逃虎口。自此,信心大增,志 意更為堅定,遂默默許願,此生若不悟道,願終身埋首洞內,永不出頭。   所以,真正大修行人,也不必像有些人心外求法,四處追尋最尊貴的 某某求取無上大法,又到處灌頂,或貪求神通感應等,廣欽只是一句「阿 彌陀佛」就能震攝猛虎野獸了。其實廣欽宿世善根深厚,加上他今世的努 力精進,在他入山閉關之前已累積二十多年的「老實修行」之功夫與道糧 ,不論他走到哪裏,佛菩薩及龍天護法必以不可思議的神力護祐,故他方 能使猛虎臣服皈依,否則必然難逃虎口。   又過了沒多久,這隻老虎竟然帶來了虎妻、虎子、虎女,一家大小共 四隻老虎,也在廣欽座下要求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從此以後,這四 隻老虎成了守護廣欽洞口的四大護法,在廣欽眼中看這幾隻老虎,就像家 中小狗一樣可愛,可是一般人要是撞見的話,一定會頭皮發麻的。試想, 就連野獸老虎都這麼通人性,前來皈依佛門三寶了,現代人啊!您是否還 為了事業工作忙碌呢?請快快找個良善的法緣皈依正信佛教三寶,以開啟 您出離生死苦海之路吧!   清源山雖然自古以來有許多修行人在此苦修,宛如人間仙境,但此處 荒蕪,雜草叢生,可食用的野生果菜並不多。而廣欽所帶來的米糧經過多 日之食用,早已無剩,雖然如此,廣欽還是時時禪修,日日精進,終日沉 浸在禪悅之中。然而,不管再怎麼禪悅為食,法喜充滿,這副臭皮囊(色 身)畢竟還是一個現實的物質,肚子餓了還是會咕嚕咕嚕叫的。   你再怎麼禪修「不管他」,肚子餓了,腸胃還是會咕嚕咕嚕的叫。所 以廣欽拍拍自己的肚子,安慰肚子說:「咱們打個商量,請你稍為忍耐一 下,讓我再多坐一會兒。等我修好了,再好好辦頓素齋,祭一祭你,就這 樣啦!」於是又進入禪修定境中了。就這樣,廣欽過著山中無甲子的生活 ,時間對他來說,可以說是沒什麼意義的名詞,連至今是何年何月都不知 道了。   又過了許多天,廣欽的肚子還是發出抗議的叫聲。這個肚子如果餓了 ,你跟它商量一次可以,二次也可以,或者您再哄騙它一、兩次也可以, 但是現實始終是現實,您還是會肚子餓呀!於是廣欽在百般無奈下,先試 著泡茶來喝,把五臟六腑灌得飽飽的,有溫飽感覺就好啦!可是日子久了 ,全身皮膚都呈現黃褐色了。後來廣欽改成只喝白開水,這麼一來,身體 又漸漸變得浮腫。此時廣欽乾脆心一狠,不吃也不喝,內心完全專注在禪 修定境之中。結果身體一天一天的削瘦下來,肢體肌肉也消失了,只剩下 皮包骨。   廣欽那種「硬撐」的勇氣與毅力是十分強大的,可是如果您這樣完全 不吃不喝的話,不僅體力元氣會逐漸衰退,甚至還可能會令身體失溫或因 血糖過低而損及腦細胞啊!這是很危險的。因此,廣欽後來體力盡失,連 呼吸都有困難了。哇!大事不妙!廣欽最後連手腳也僵硬得無法動彈了。   這時廣欽自我思惟著:「昔日世尊雪山苦行六年,日食一麻,結果亦 是骨瘦如材。後來佛陀領悟到這種自虐式的苦行,也是一種妄念,且亦無 法依苦行而出離生死,明心見性,所以佛陀是放棄了苦行才證得無上正等 正覺的。」於是廣欽運用僅剩下的一點心力,透過觀想及運氣,過了一陣 子,四肢血脈才打通,手腳漸有知覺,再來身體各部位的知覺也恢復了。   雖然廣欽身體已能動了,但還是很虛弱,連站起來的力氣都沒有。於 是他先爬行到洞壁,然後扶著山壁挪足的走出來。因他實在太多天沒吃東 西了,加上在洞口又找不到任何可食用之物,只好又爬回洞內繼續禪坐。   有一天,廣欽實在餓得發慌時,忽然看見洞口外的樹林裏,有一群猴 子正在嬉戲玩耍,而且猴兒們拔取樹上的野果,正吃得津津有味哩!這時 廣欽心裡想著:「看看自己這麼多日子來精進禪修苦行,身上的這副模樣 ,三分像人,七分像鬼,與野猴又有什麼差別呢?牠們能吃的東西我也能 吃呀!」於是廣欽來到洞外,撿地上的果子吃了起來。廣欽吃了這樹果子 之後,居然目光炯炯,精神煥發,身體舒暢無比。自此之後,這群猴子就 常採些野生水果,送到洞口供養廣欽。所以廣欽禪修之地,既有老虎守護 ,又有群猴採果供養,這伏虎和尚水果僧的名號就是這樣來的。       (四)十三寒暑扎實的禪修      自從猛虎皈依、群猴供果之後,廣欽在清源山洞穴的禪修生活改善了 許多。在偶然機緣下,廣欽從地下挖到一塊大樹薯,重約五、六斤,他如 獲至寶,非常珍惜。每次廣欽將這樹薯切一小塊來吃,隨後又埋回土中, 等下次禪修出定時,再挖出來吃一點。就這樣挖挖又埋埋,又令廣欽度過 了許多年。說也奇怪,這塊樹薯每次被挖起來之後,上回所吃的那一塊, 自己又會長回來,這可能真的是山神、地神的保祐吧!   泉州最著名的兩座大佛寺,一座是開元寺,另一座即是承天禪寺。而 民初的弘一大師,原本曾在開元寺講演佛法,圓寂後卻是在承天禪寺火化 的。有一天,弘一大師來到承天禪寺,與住持轉塵上人率領的寺中僧眾數 人,一同來到清源山。當弘一大師來到廣欽參禪入定的洞穴時,弘一大師 這樣讚嘆道:「此等定境,至高無上,古來大德,確屬少有。」然後說著 說著就在廣欽耳邊,輕輕彈指三下。眾人隨即與弘一大師走出洞口,朝後 山碧霄岩漫步而去了(若是現今您到泉州清源山,還可以看見紀念弘一大 師的塔)。   後來廣欽出定,拜見了弘一大師,而弘一大師非常謙虛,不肯以長輩 自居。雙方互相禮敬一番後,廣欽開口問道:「大師至此,不知有何訓誡 ?」弘一大師回答說:「不敢!不敢!打擾您清修,罪過!罪過!」其實 ,要不是弘一大師的三彈指喚醒正處於定境之中的廣欽,恐怕世人會以為 廣欽當時已入滅,而將其色身火化掉了。   廣欽就這樣踏踏實實的,於清源山中日以繼夜的禪修,不論是禪悅之 喜、法喜,還是各種定境、妙樂,都一一親證。雖然修持佛法就是要發大 乘心、菩提心,以及日後廣度眾生之弘願,但是廣欽還是一本初衷,深怕 自己證量不足就去度眾生,那只是「上則蒙騙佛祖,下則欺瞞眾生以及天 地鬼神」,將來是要下地獄受苦報的。   廣欽老和尚的這種德性與志節,筆者十分欽佩。佛法的內修是講究實 力的,並不是在那邊耍嘴皮,謾罵,門戶派系鬥爭,謗佛、謗法、謗僧, 為知識障、文字障所困,活在我、法二執與邊見、見取見、我見之中,如 果這樣的話,除了浪費命光、自欺欺人之外,萬一誤人子弟,誤導眾生, 那今世必將折壽,橫死喪命而直墮阿鼻地獄,億萬劫難以出脫。   不知不覺的,廣欽在山中苦行已過十三寒暑,對於我們外人來說,或 許會覺得廣欽老和尚這樣的苦修,一定會很痛苦的,其實廣欽老和尚反觀 我們陷在紅塵俗世的眾生,才是真的痛苦啊!廣欽在禪修之心靈或肉體上 之鍛鍊達到一定的水準之後,這樣思索著:「若不下山度眾,豈不是只是 一個深居在洞穴中自給自足的『自了漢』罷了?倘如此,不但辜負了佛恩 ,而且有違初衷。我應當本著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慈悲精 神,下山弘法去吧!」   廣欽最初回到承天禪寺時,引起了寺內一陣轟動。眾人看廣欽其貌不 揚,衣衫襤褸,那身上的三衣,早就破爛不堪,三件拼成一件了。大家還 覺得奇怪,這位(指廣欽)是哪裡來的「山頂洞人」哩!       (五)台灣佛教之國寶-廣欽老和尚      廣欽回到泉州承天禪寺時是一九四五年,正好二次大戰結束,抗日勝 利,這時廣欽五十五歲。試想,廣欽老和尚從二十歲出家,先在寺中從事 苦差賤役長達二十二年,然後才受三壇大戒,成為比丘僧。接著又入山中 閉關禪修十三年,一轉眼已年過半百。像這樣的大修行人,卻還是很謙虛 的認為,自己在德行道業上如此的成就,才算是有點基礎,也才對得起自 己的良知。   一九四七年,廣欽老和尚在林覺非居士的安排下,經由廈門乘輪船渡 海來台。一九四八年(廣老五十八歲)來到台北縣新店市之廣明巖禪修。 若是您現今來到新店市,往碧潭方向行走,在北新路或中興路上,當距碧 潭三百公尺時,您往左邊山崖望去,可看見一尊沿山壁所開鑿刻成的阿彌 陀佛立像,這裡就是廣老當初精進禪修之地。   聖佶法師許多年以前,曾在台北縣平溪的深山道場修行,該平溪道場 有一位王師父,現已往生,生前曾經說過:「以前廣欽老和尚初來台灣, 落腳在新店市廣照寺禪修時,於夜晚人們大多入睡時,他老人家總是以一 根錫杖插入地下,一手扶握住錫杖,站著就入定了,這是真的不倒單啊! 」要是一般人早就撐不下去,倒地呼呼大睡了。聖佶法師說:「像廣老這 種降伏睡魔的能耐,這是需要極強的毅力與耐力的,真是令人佩服!」所 以廣欽老和尚那十三年山中禪修的根基,確實是很扎實的。   後來廣欽老和尚於民國四十七年,在台北縣土城創建承天禪寺,又於 近九十歲高齡時,於高雄縣六龜創建妙通禪寺。筆者熟識的一位年輕三寶 弟子陳居士(現今服務於北縣消防勤務中心),其外婆就是在妙通寺出家 的,今年以八十三歲高齡,無疾而終往生西方淨土。他外婆要往生前,突 然告訴寺中的常住師父們說:「我要走了。」眾人在念佛聲中,看著老比 丘尼安詳捨報而去,且燒出許多舍利子。   老婆婆生前,只要妙通寺有法會,就會通知陳居士與其母親來寺中拜 佛。陳居士從小就常親近妙通寺,尤其深受大師父傳聞法師的開導與教誨 。如今陳居士業餘之時,亦都默默在為網路中正信佛教的流通,貢獻許多 心力,並大力推廣楞嚴經咒之殊勝功德。老婆婆在妙通寺出家,也是不識 字,不懂經教,但是秉承著廣老的門風遺教,一門深入,老實念佛,最後 還是能預知時至,無疾而終,令人讚嘆。      (1)懺公與廣欽老和尚(請佛住世)      於廣欽老和尚住世之時,懺公(懺雲法師)常引領四眾弟子來到寺中 ,參加佛七或向老和尚請益、聆聽開示等。懺公將廣欽老和尚當成是一位 大善知識般的珍惜。   懺雲法師除了南投蓮因寺的本寺之外,另一道場就是桃園龜山的北部 齋戒學會(北齋),這裏更是接引許多大專青年學佛的地方。相信許多居 士回想起自己學生時代參加佛學社時,經常參加懺公所開辦的齋戒活動, 必定深感受益良多,無限感恩。   懺雲法師有時在北齋主持完佛七之後,會帶領四眾弟子數十人,浩浩 蕩蕩的來到承天禪寺拜見老和尚。在懺公的弟子中,不乏飽讀詩書或為大 學教授、研究員等高級知識份子,而書讀得多的人,難免會有點知識份子 的我慢心,有的人甚至會以質疑的口吻說:「這一字都不識的老和尚,能 開示什麼呢?」   老和尚出身貧寒,自幼苦命失學,就是不識字啦!但佛法的傳達及證 量高低,與識不識字,沒什麼太大關係。試想,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也是不 識字,但自六祖以後的中國禪宗,卻在六祖法脈弟子的辛勤弘揚下,傳遍 整個中國,甚至在唐宋期間,禪宗興盛之勝況,幾乎成為中國佛教的代名 詞了。   廣老在台灣遊化度眾期間,有一次,一間日式房屋鬧鬼,無人敢住, 行人經過此鬼屋門口時,怕得要死,無不飛快步行而過。而當老和尚進入 此鬼屋出來之後,告訴大家,這鬼靈已走了,大家不必怕。所以要能超度 凶惡的厲鬼,是需要戒行道糧深厚的高僧,方能辦到的,這與書讀得多不 多沒什麼太大關係。而且前來承天禪寺朝山,或專程來拜見老和尚的信眾 非常多,可以用門庭若市、絡繹不絕來形容。有些信眾家中小朋友被沖煞 驚嚇到,夜晚哭鬧不停,或拉肚子,重病多日無法痊癒,他們來到廣老座 前,廣老用扇子搧兩下,隨即止哭,病情就好起來了。   不管您是否為教授或博士,拿一把搧子給您,您搧搧看,看看這些病 人或小朋友,病會好嗎?所以佛法是平等的,大地含靈眾生皆有佛性,只 要您能像廣老這樣老實修行,必能見性成佛、生死自在的。   大約在廣老八十八歲時,可能是老和尚世壽已到,因而示現病相,準 備入滅。此時懺公聞訊,即率四眾弟子上山,祈請老和尚慈悲住世(請佛 住世)。當時只見廣欽老和尚一會兒咳嗽,一會兒嘔吐,連講一句話,也 都會因咳個不停,而要分好幾段才講得完。但是在場的懺公與大眾一齊懇 請老和尚,應以苦難眾生為念,請他老人家多住世幾年。   老和尚說:「自己丹田無力,無法應眾生所需,勉強留於世上也沒意 思。況且這個身軀如破舊瓦房,颱風一來也是經不起考驗的。不如早點走 ,換個鋼筋水泥之身再來(即重新去投胎,再回到人間弘法),才可大弘 法化。」   可是大眾都極力勸說,懇請老和尚再住世吧!因為若是廣老要重新去 投胎,這一來一去至少要二十年,這二十年中人間沒有人天眼目,眾生失 去依怙,是極可憐的。而且老和尚若重新去投胎,我們要上哪兒去找呢? 所以還是請老和尚住世吧!   後來懺公率眾,想要特地為廣老舉辦「消災延壽藥師佛七」,一方面 為他老人家暖壽,另一方面則是請佛住世。過沒多久,有一位比丘尼很興 奮地跑出來,告訴懺公說:「老和尚答應不走了(不入滅),還得請您來 打佛七,不過老和尚說,最好打彌陀七。」此時大眾無不歡天喜地,管他 是打藥師七,還是彌陀七,只要老和尚能再次住世就很好了。不一會兒, 只見老和尚悠遊自在的在室外散步,身體都好起來似的,一點都看不出來 ,剛剛他還病得那麼嚴重呢!真是佛力感應迅速,不可思議啊!     (2)悟老與廣欽老和尚      去年佛教界的大家長悟明長老九十歲華誕,聖佶法師與筆者亦上海明 寺為悟老祝壽。哇!光是看那兩、三千位佛教四眾弟子,以及黨政要員同 來拜壽的盛大場面,可以感受到悟老一生奉獻給佛教界,以及他那處處幫 助人、廣結善緣的功德資糧,方得以感召數千人同聚一堂來為他祝賀壽誕 快樂。   自從聖佶法師從海明寺下山常住禪門東區道場弘法以來,幾乎每個月 聖佶法師都會親自上海明寺拜見其剃度恩師悟老,也因此一大善因緣,筆 者有幸得以親近悟老。其實悟老真的是很慈悲,身為佛教大家長,在舉止 間,當然有其莊嚴的三千威儀,但悟老卻不會擺架子。且悟老生性純直, 不打妄語。     那種直心是道場以及不打妄語的心性,筆者十分敬佩。聖佶法師的個 性也很直,就像古人那種光明磊落、無欺天地的胸懷,所以悟老與聖佶法 師間,他們師徒兩人的對話亦是直來直往,這或許是悟老與聖佶法師宿世 的善緣吧!   本文一開頭曾經提過,民國七十一年時,悟老在海明寺舉辦三壇大戒 ,恭請廣欽老和尚為戒會導師。那時候,悟老就曾經問廣欽老和尚說:「 念佛人功夫純熟能預知時至,您什麼時候要回去啊?」廣老說:「佛弟子 以戒為師,因此我有一個心願,要辦一次三壇大戒,等傳完戒後,時間就 到了。」這是廣欽老和尚第一次向外人透露自己的住世因緣,而悟老亦一 直保守這個秘密,從未向外人道。   海明寺傳完戒之後,有一天,廣老的一位大護法林居士與其他幾位廣 老的弟子,前來海明寺,向悟明長老請求幫忙傳授三壇大戒。悟老當場問 他們:「這是老法師的意思,還是你們自己的意思要辦三壇大戒的?」他 們表示,是因為他們看到海明寺辦的三壇大戒這麼莊嚴,所以也想以承天 禪寺法脈的名義,自己辦一次傳戒大典。「不行!老法師有說過,他有一 個心願,也是要辦一次三壇大戒。但傳完戒,心願一了,就要圓寂。這麼 重大的事情,你們怎麼代表他呢?」   一直到了民國七十四年十月,在各種因緣成熟的情況下,廣欽老和尚 終於在他所創辦的妙通寺,親自舉辦了第一次,同時也是最後一次的三壇 大戒,這次來受戒的比丘、比丘尼以及在家菩薩共二千七百人。廣老為了 此次傳戒大典,事先請悟明長老幫忙籌劃,而在受大戒期間,廣老為三師 之中的得戒和尚,悟明長老則為教授和尚。每一位新進的出家人能受三壇 大戒,這是何等的重要!因為一定要在教內長老與三師七證之授予下,才 完成具足戒,從此由沙彌(尼)的身份,升格為比丘(尼)。正所謂人間 有一人出家為僧,必撼動魔宮,因為世間又多一位僧寶了,此對續佛命脈 有極大助益。而廣欽老和尚出家為沙彌的階段,長達二十二年之久,之後 才受大戒,所以這三壇大戒可謂出家僧人全新生命的開始。   在妙通寺一個多月的傳戒期間,悟老又問廣老說:「您上次說,傳完 戒之後就要回去,是什麼時候呢?」廣老回答說:「等辦完這次大戒,農 曆年過後,就要回去了。」   廣欽老和尚於民國七十五年農曆年過後,本來要入滅示寂,可是大眾 一再請廣老住世,廣老又多留幾天,終於在七十五年正月初五留下一句話 :「無來無去,無代誌。」然後就在眾人莊嚴的佛號聲中,盤坐圓寂了。   聖佶法師告訴我們,他曾親聆悟老開示說:「廣欽老法師圓寂後,是 我為他裝缸,並說法語:『來者無所來,去者無所去,來去本自如,真是 如來意。』」   廣老火化荼毘的法會中,有近萬名的四眾弟子及教內的諸山長老前來 追悼。當天晴空萬里,空中出現一朵蓮花,並有幾道金光射向老和尚的靈 龕上。   筆者想起有一次與聖佶法師上海明寺拜見悟明長老,在那次會面因緣 中,悟老說:「你們等一下。」隨後進入禪房,拿出一本「壓箱寶」(即 是海明寺民國七十一年主辦三壇大戒的紀念冊)。悟老很詳細的為我們介 紹教內的諸山長老,及許多教內優秀僧眾人才。其中廣欽老和尚即是位列 此次三壇大戒的「導師」(第一順位),然後再依教內長老輩份往後排序 ,可見得悟老對於廣欽老和尚亦是十分敬重的。廣老的苦行成就,真是令 人讚嘆!廣老晚年以妙通寺為弘法重點,所以廣老才在妙通寺舉辦三壇大 戒,現今妙通寺的住持傳聞法師很慈悲,讀者可以多多親近。   聖佶法師笑著說:「哪有人在法會中,敢問廣老說:『您什麼時候回 去啊?』這句話對e世代青少年來說,其意思就是:『你什麼時候死啊? 』只有恩師悟老才會那麼直。所以悟老與廣老,他們情誼深厚,心裡坦蕩 ,高僧之間互通有無,這不是我們外人所能明白的。」      (3)老實念佛,一門深入      有一次,信眾問廣欽老和尚:「您老人家幾十年的修持,證到什麼境 界?得到什麼三昧?」   老和尚搖頭回答說:「年紀老啦!什麼功夫、三昧都沒有,只是『老 實念佛』而已!」   廣老常懇切慈悲地勸勉我們說:「念佛也不是簡單的,必得通身放下 ,內外各種紛擾,都要摒棄,一心清淨稱佛名號,然後才能相應。要能將 一句六字洪名,念得清清楚楚,聽得明明白白,不要有一絲疑念,其他雜 念,自然消除,決定會證到一心不亂。如果你們信我的話,老實念佛,行 住坐臥,不離這個,甚至在夢中都能把持得住,把一句佛號謹記在心,不 為六根塵境侵擾,到了這種地步,自然心不貪戀,意不顛倒,等到功夫純 熟,西方極樂世界自然現前。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民國六十三年,美國宣化上人來台,同時也參訪老和尚,這兩位高僧 的對話記錄,讀者可上「佛網」參閱「廣欽老和尚專輯」,筆者在此就不 多談了。   民國九十年一月二十二日,承天禪寺住持傳悔法師圓寂,住世七十八 年,僧臘三十四年,戒臘三十三年。傳悔法師西元一九二三年出生於中國 山東省,法師生逢戰亂,故從軍報國,大陸淪陷前,法師的軍隊就先移防 到台灣。法師在軍旅生活時,就已開始接觸佛法了,到了中年,於民國五 十五年臘月十五日,廣老正式為其剃度圓頂,次年十月,赴慈明寺受三壇 大戒。   傳悔法師是一位讀書人,出家以後把修行都放在「看經」上,其禪房 內堆了滿滿的經書。廣欽老和尚常勸傳悔法師「老實念佛」就好了,可是 剛出家的傳悔法師還是很天真的認為,出家修行就是過著團體的生活、看 看經書就可以了。所以心也未安住在承天禪寺,不但未依照老和尚的告誡 好好念佛,而且除正常寺務外,還喜歡往外跑。從民國五十九年初起,傳 悔法師先後在竹東五指山、獅頭山元光寺及日月潭玄奘寺參學,直到民國 六十五年春天才回到承天禪寺。老和尚看到其寮房都是書,還是很慈悲的 單獨對傳悔法師說:「你念佛就好,不要看書。」   若是窮盡一生把修行心力都放在看經書上,或者認為讀經就是修行, 這是一大妄念,是無法了脫生死的。就如禪宗永嘉玄覺大師所說的:「在 尚未遇見六祖惠能大師之前,我花了太多時間在研讀經教上用功,後來越 來越覺得這樣是不對的。承蒙惠能大師的指導而了悟心性之後,我才深深 覺得,過去數十年埋在經書中自認為是在修佛,其實是『入海算沙徒自困 』。」就好比一個人已掉入大海中,都快溺斃了,還在那邊細數海底的沙 有幾粒,這就是人的無知與妄念。除了浪費寶貴的生命之外,也害了其他 修佛之人「入海數沙」。要出離生死大海,是要靠老實修行之功夫的。   有一次,開證法師去承天禪寺拜訪住持傳悔法師,當時傳悔法師中風 (腦溢血)正在復健康復中,且其手腳都浮腫得很厲害,但傳悔法師還是 照常禮佛用功精進,這種置生死於度外的精神令人敬佩。或許廣老以前常 勸他老實念佛,可能是早已預知其晚年將有此劫難,光是看經書是無法降 伏死魔,以及面對冤親債主來討報的,所以很值得我們省思。傳悔法師捐 許多錢給各大佛學院,其財施的精神亦令人讚嘆。   其實筆者也遇過許多知識份子,雖然其飽讀詩書,或在工程、科技、 醫學、文化上學有精專,但這些三寶弟子在學佛多年之後,也發現自己很 適合「老實念佛」一門深入,以及臨終求生西方彌陀淨土的法門。所以「 各家公媽,隨人拜」,每個人在佛教各宗派、各法門之中,各有其個人的 法緣與信仰,尤其是淨土法門是非常殊勝的,各種根器的佛弟子,都很適 合淨土法門之修持。   宣化上人也曾經說過,雖然他出家修佛的過程中是以禪修為主,但於 現今末法度眾因緣上,以淨土法門來圓滿眾生,這也是一大方便。大家會 認為廣欽老和尚總勸人「老實念佛」,是不是廣老為淨土宗的修行者?其 實非也!廣老從年輕出家,經常在閉關禪修,於禪修上花下的心力長達數 十年以上,令人讚嘆不已。但廣老卻以他的心血結晶與過來人之經驗,把 最適合末法眾生修持,以及最方便、最快速、功德力最大的淨土法門介紹 給信眾,故「老實念佛」是廣老一生修佛經驗的總結與末法眾生的良藥。   聖佶法師十多年前初聞金剛經,而生出離心,一腳跨進佛法的修行世 界中。聖佶法師當初也是到處參訪,持戒梵行、苦修,一切都是為日後的 出家作準備。法師出家前在平溪深山道場修佛,禮拜千佛、八十八佛,以 及鑽研各種經教。其實解行並重是很重要的,但一切修學,都是為了日後 能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救度眾生成就佛道。廣老閉關苦修累積道糧,也 是為了日後能弘法度眾,絕不是一個自利的「自了漢」。   聖佶法師後來在海明寺出家,悟老為其剃度圓頂。記得法師出家以後 ,我第一次上山探望他時,他那時候正好是顧大雄寶殿,與廣老當年一樣 是香燈師的工作。聖佶法師說:「這機會實在是太好了,能在海明寺大殿 莊嚴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前守護,真是福報甚大。自己應多利用時間密 行拜佛,反省懺悔,否則去哪裏找這種天大的福報呢!」   後來聖佶法師在埔里的台灣靈巖山寺受三壇大戒,並且受完大戒後, 再留在寺中結夏安居四個月(苦行)。這寺中的修行生活,是白天要出坡 做勞力工作,夜晚或有空檔時間則精進持咒、念佛、拜佛,有時一日百拜 、千拜,這也是常有之事。加上法師數年來都是過午不食(至今),因此 身體變得很瘦,血紅素偏低,法師當時之所以沒昏倒,這全都靠法師密行 苦修以及求大悲水。在這種苦行的歲月中,是都會業障現前的,有時生重 病,有時則做勞動苦工時,因模板、石頭落下而發生意外血光之災,但這 都是宿業現前,正好可加以利用來反省內觀,以逆境練心。   聖佶法師曾說:「還好當初佛緣成熟,發弘誓願,出家學佛,以及漸 進的梵行內修,逐次的真心懺悔密行,因此宿世業障才會分批超度走。不 然的話,我一定活不過四十五歲的。」後來法師經悟老恩准,來到禪門東 區道場弘法,故展開了都市與監獄弘法的菩薩事業。有一次,法師由陳師 兄相伴,到平溪參訪別的道場,就在羊腸小徑的崎嶇山路中巧遇兩隻饑如 餓鬼的野狗。光看牠們嘴上那對如吸血僵屍般的利牙,多可怕呀!此時陳 師兄嚇得躲在法師身後,因為這兩隻野狗正發出嘶吼的叫聲,準備攻擊人 啦!聖佶法師對陳師兄說:「免驚,跟著我念佛。」就在念佛聲中,兩隻 凶狂的野狗竟然真的安靜地讓開了。   在深山中,一些被善心人士野放的鳥,嘿!奇怪,竟然會自動飛到聖 佶法師身邊。聖佶法師說:「只要一個人,守佛淨戒,依教奉行,老實修 行,必能轉化生命中的殺氣,所以這些鳥兒就不會驚嚇了,甚至會飛到您 手上。」   雖然不像廣欽老和尚一樣,能令凶猛的老虎皈依,以及令野猴來供養 水果,但只要是無欺天地,踏實修佛,必能感動天地及一切有情眾生的。 聖佶法師說:「阮是小和尚,也不是什麼高僧大德,但土法煉鋼,老實修 行,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啊!」是的,真要了脫生死,自利利他。不是光會 世智聰辯、耍嘴皮,或互相攻訐、謾罵等門戶之爭才叫修行。那是浪費命 光!   廣老的一生願行,是很值得許多出家僧眾參考的,因為在佛寺、道場 的團體生活中,每個人來自不同家庭,修為、根器都不同,磨擦或誤會都 是難免,但廣老八風吹不動以及自省的功夫,很值得借鏡。本文亦適合許 多初機學佛的三寶弟子,看看那大修行人的胸懷,與生死自在的禪修能耐 。或許從廣老的一言一行中,可「一言喚醒夢中人」,給您帶來啟示。   今筆者重新整理廣欽老和尚的修行簡傳,希望能對廣大的學佛朋友或 初入佛門的善知識,有所啟發,大家互相共勉。同時本文也嘗試把「老實 念佛」的真諦與精神作較通俗的詮釋,本篇文章可給予參禪、修密乃至修 淨土法門有緣之人參考。希望讀者、網友、佛友,能廣為流通本文,亦歡 迎大家多多助印、轉貼,閱後轉贈親朋好友,使廣老精神與我們常相左右 ,功德無量。   願佛菩薩保祐您!   南無阿彌陀佛!                二00一年六月六日 無著虛風 敬筆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