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09年5月3日 星期日

道教的神仙譜系


中國道教信奉的神仙譜系極為繁雜。《太平經》中“神仙”分為六等,陶弘景著《位業圖》,分七個“神團”,張君房《雲笈七箋》等道書中更將“神仙”分為十個等級,最高為“三清”、“四御”,最低為“城隍”、“土地”。一般來說,道教神仙譜系是經過南北朝至唐宋時期的長期演化才逐漸定型的。首先在南北朝時期確立了“三清”——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的至尊地位,北宋時期則抬高了“玉皇大帝”的仙階,使之成為天界最高神,“四御”之首,從而形成“三清”、“四御”並駕齊驅的神仙體系格局,並傳承至今,其中“三清”是“教門之尊”,“四御”是“三界之尊”,他們共同統率著天上、地下、陰間林林總總、形形色色的大小神仙們,共同組成了富有中國本土文化特色的“神仙世界”。

道教早期並不供奉神像,後來為了便於傳播,才開始塑造神像供奉。最早的道教神像據說是北魏寇謙之主持塑造的,北宋真宗時道教造像才全面普及開。大型道教宮觀中,“天尊殿”(或曰“三清閣”)以及“四御殿”必不可少,至於其他神仙,則根據道觀之歷史、地理特點而不盡相同。將“三清”合祀在一起,大概伊始於宋初。“三清殿”中,三個蒼顏白髮、和顏悅色的老人正襟危坐在神壇上,其中“元始天尊”(玉清大帝)居於中間,他左手虛捻,右手虛捧(有的造像則是手持混元寶珠),象徵宇宙混沌、陰陽未判的“洪元”紀;“靈寶天尊”(上清大帝)居左,或執太極圖,或持如意,象徵混沌始判、陰陽分明的“混元”紀;“道德天尊”(太清大帝)居右,手執太極扇,象徵陰靜陽動、萬物生長的“太初”紀。有的地方還單獨建有老君神像,一般是盤腿而坐,右手倚幾、左手撫膝,兩眼平視,雙耳垂肩,長髯飄灑在前胸。




“四御殿”內供奉的四位神袛是“昊天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極大帝”、“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和“后土皇地袛”。“四御殿”中,四位神袛都是頭戴冕旒,身穿朝服,雍容華貴,現人間帝王、皇后之相。其中“玉皇大帝”為“萬法之尊”、“眾聖之王”,地位最為尊貴,所以道觀中常單獨有“玉皇閣”之設,“玉皇大帝”的神像一般身穿九章法服,頭戴十二行珠冠冕旒,兩眼下視,神情端莊嚴肅,表現出一種寧靜、飄逸的神態。“四御”中“后土皇地袛”是一位女性神,常被人們稱為“后土娘娘”,與掌管天界的玉帝相配合,她主宰大地山川、陰陽生育之事,有的道觀中也專門建有“后土祠”專門供奉。

在道教其他神袛中,較為普遍而富有特色的塑像有“八仙”、“丘祖”、“張天師”等人間神仙的塑像,他們的面貌特徵還是很鮮明的。與民間生活息息相關的有 “文昌帝君”、“福祿壽三星”、“土地”、“城隍”等塑像,其中“文昌帝君”是道教中主宰人間功名利祿、壽夭禍福的神袛,算是古代讀書人的守護神,其形象雍容慧顏,常騎白騾,隨身帶著兩個童子,一個“天聾”,一個“地啞”——為避免他們泄漏考題等機密,所以有此名諱。“福祿壽”三星執掌著人間的幸福、吉祥和長壽,在民間也有著深厚的影響,他們的形象和藹慈祥,可親可近,西方聖誕老人形象與之相近。“土地爺”級別雖低,但在過去可是一方水土的守護神,所以從殷商到清代全國流行。明代土地廟極多,因為據說朱元璋就出生在土地廟裡面。“土地爺”衣著樸實,平易近人,一般是笑容可掬、須發皆白的老人形象,他旁邊往往還會有一位同樣慈祥可愛的“土地奶奶”,陪伴著他“坐”過了幾千年的歲月。“城隍”則是城市的守護神,在古代,多是去世的英雄或大臣來擔任此職,以便借其英靈守護城池、保障治安、調和風雨等。明清以後的城隍塑像一般有兩尊,一尊泥塑,一尊木雕,後者是要抬著來演出“城隍出巡”的,清明“收鬼”、鬼節“訪鬼”,冬季放鬼,是時抬著“城隍”神像出行的隊伍浩浩蕩蕩,鑼鼓喧天,觀者人山人海,是一年中城市最熱鬧的幾天。

現在大的酒店、商店內,店主常供奉財神像,大多是“關公”。“關公”在宋代以後聲名才日漸■赫的,到清代到達最高峰,成為“三界”——道教、民間、國家祭祀大典通行的神靈,他既是武神,也是財神,具有司命祿、佑科舉、庇護商賈、招財進寶等職能,與“文聖”孔夫子比肩,所以民間各行業、各幫會、普通百姓都對他頂禮膜拜,清代關帝廟遍布全國,“香火之盛,將與天地同不朽。”現在人們當作財神供奉,這當然是道教信仰遺留在民間的餘波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熱門文章